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几天又读了《白夜行》,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唐泽雪穗因童年不幸的遭遇最终一步步从一个被害者变为加害者,走向没有底线的深渊,读来不禁又心疼,又绝望。当然有这样悲惨遭遇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另外一种现象的存在却不算少数,那就是——贫穷。
每个家庭对多少收入算贫穷认识也不完全一样,我是80后,小时候家庭条件属于村里中等水平,基本上吃穿不会有问题,但最担心的是交学费,我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学费是68块钱,当时我妈还是找我姥姥,舅等人一起凑起来的,是在开学的前一天。后来我父母在我们镇上开了一个小店,收入勉强糊口。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也在增长,学费自然就越来越贵,初中比小学贵,高中比初中贵,大学又比高中贵。所以在我的回忆里,好像一直就绕不开交学费这件事,每次开学头几天我都会问我妈,学费够了吗,每次我妈的回答都是够了,不用担心。虽然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但从父母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的反应来看,估计可能也有难处,问题的答案很多年后才知道。多数时候,我跟我哥大学学费凑起来也是很费劲的一件事,想想也是,一个孩子一年4400,两个就是8800,对于零几年的农村家庭来讲,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虽然没有吃过经济上很大的苦,但也绝对没有享受过完全不受金钱束缚的感觉,可能女孩子就是比较细腻,更容易感知父母的不易。这样的经历造就了我即使有了钱,也有了不少存款之后也依然没有什么安全感。我问我老公讲为什么我依然觉得没钱,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我想这一定是从小的环境对我造就的这种不安感,害怕贫穷,害怕不确定性。
至于养成了哪些习惯,当然很多很多,但无外乎是少花钱,攒钱方面的。
我记得大学时候的奖学金自己只留一百,剩下的四五百放假全带给我妈,也不会因为发了奖学金而去奖励自己。很多时候,学校的早饭不到一块钱我就能解决。一份粥三毛钱,两根油条四毛钱,不会去买鸡蛋,这是在2004年。至于放假时候出去玩这样的经历我更是没有过,别说去另一个城市了,就是去学校附近的景点也少之又少。
一切的好转都得等到上了研究生,当时是免交学费,一年1万,三年就省了3万块钱,这已经解决了最大的难题。但因为学校所在的城市经济非常发达,跟周围同学一比又啥都不是。我记得研一去学校穿得上衣是花四十块钱买的,而我的舍友经济条件好的,一条裙子都是五六百,所以又一次感受到了差距。贫穷这件事好像永远都绕不过去。
直到毕了业找了个比较不错的工作之后,一切才有转机,到目前毕业十年两套房一台车,外加60万的存款,其中一套房子还有90万存款在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水平,但我依然没有什么安感,总觉得还有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
自己经历一些比较不好的体验后,首先会想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罪,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这也就造就了,孩子们并不能体会你说得这些经历,我之前给孩子说,妈妈之前不会像你一样天天吃排骨,会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吃一次,结果孩子的反应是,那不吃排骨的那几天你是吃汉堡吗?这让我联想到了“何不食肉糜”。所以,有些事没有经历过是没法感同身受。
贫穷造就了什么?我想有很多,努力学习是我最早意识到的问题,学习是摆脱贫穷的最直接的途径;再一个影响就是不怕吃苦,正是因为经历过贫困才知道幸福和不幸的差距在哪里。第三是相对较强的共情力,比较容易感知别人的辛苦,不易,对陌生人也是如此,泪点低。但不得不承认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不自信,安全感的缺乏以及相对敏感。
如果有人问,摆脱贫穷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学习,这是一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路,可以让大山的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可以让我们的心比眼睛早一点接触到更美好的事物。我是从《行者无疆》里知道的庞贝古城,原来还有几千年前的文明被火山灰埋没,几千年被后人发现这种奇特的事情。也是从书本里知道了被狄更斯和马克吐温认为,全美最美的小路的Hillhouse Avenue,它在耶鲁大学,在纽黑文。好好读书,书本可以让我们跨越时间,与古人神交,跨越空间,漫游全世界;跨越肉体,触及高贵的灵魂。因为贫穷,读书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