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如上条推送一样,工作之余我都在忙这个面试培训班。虽然很累很拼,但也没有像每晚梦中那样: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毕竟只有我一个人,也是,很多事开始的时候都只能有一个人,毕竟没有money,也没有influence。
我一个人,也开始了,毕竟尝试总没有错,失败了我也不会失去什么,得到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错,可能有人就喜欢这种死皮赖脸的气质。
我也是这样鼓励来找我帮忙的大学生的:
1、哈工大的吴同学运气很差,离四六级的合格分数总差那么一点,转眼间已经到了求职季,80%来校宣讲的公司,其招聘岗位的硬性要求上都有四六级的字眼,更别说那些知名公司。
找到我的时候,他有些慌乱。我给他的建议是:别放弃,去尝试,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拿不到offer嘛。刚开始的面试流程不用提及这方面,如果面到最后一轮,再向面试官主动承认,鉴于之前的表现,有可能面试官会网开一面。好吧,我不是预言家,但他拿下华星光电研发岗offer的流程就是这样。
这是吴同学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环节,就顺利通过了。大部分原因肯定是他自身就很优秀,我的辅导可能起了一丢丢的小作用吧,哈哈,看到他拿到offer,我也发自内心的开心,可能源于付出有了回报,可能源于帮助有了结果。
2、哈工程的丸同学很积极乐观,在各个城市来回奔波求职。在面沈阳新东方的时候,恰好也是京东东北未来之星的初面时间,错过的她有些焦虑。我也鼓励她再尝试,别放弃,即使希望有些渺茫。她最后决定等到京东东北到长春时,她赶过去霸面。在这里祝福已经拿到新东方offer的她有好结果。
3、哈工大的雨同学和大多数求职季的大学生一样,在投了几家公司杳无音讯之后,变得有些迷茫,一方面不知道是否能找到称心的工作,一方面不知道什么类型的工作最适合自己。我给的建议就是多尝试。海投各类公司,也不浪费很多时间;不论公司大小,有面试就去,无论成败,全当增长经验了;等拿到offer时,再考虑去不去这家公司就来得及,而不是在投简历时考虑这家公司要不要投。
趁年轻多去尝试吧!我的一个学妹秋招找到工作后,马上就去实习了,没有享受最后半年的大学时光。而就是这段工作强度和正式员工没什么区别的工作时间,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并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她很快就辞掉了工作,回到母校开始准备考研。
回头去想,如果她没有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去尝试一下,等到真正工作之后,再想回到学校考研,会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动力,也有可能会有不一定的决定,但就算那时也决定离职,但也要再等上一年才能进行考研。
越早进行尝试,我们选择可能性就越多,就像负重徒步一样,年纪越大,负重就越多,选择就要愈加谨慎,而能走的路,尝试的机会就越少。
年轻最好的资本就是不顾一切去尝试、去挑战的冲劲儿,是敢为梦想去舍下其他重要之物的勇气和魄力。所以还纠结什么呢?除非二十多岁,心里已经七老八十。
当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很多人的生活变得两点一线,变得无聊呆板。但有些人依然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必然都是敢于尝试的践行者。
身居二线城市,大部分人对于交响乐、音乐剧是不予置评的,热爱这类现场表演的百姓不多。我一个女同事闲来无事就去尝试了一次,然后她的生活就离不开这类艺术了。周末的朋友圈经常看到她在剧院里的照片。她说剧院就是她的避风港,很多事不用再想,走出剧院的那一刻,生命充盈着力量。
身边还有尝试环游世界的旅游达人,也有尝试各类项目的运动健将,他们也都是上班族,但不耽误他们尝试接触新的事物,因为这不仅可以充实空闲时间,也会打开眼界,开拓思维,减少负面情绪,自然积极乐观起来。
尝试无疑是对抗平庸生活最好的武器,是将其变五彩斑斓的上色笔。有时不必纠结这尝试是否有益,每段崭新的经历都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自然而然它会赋予人生新的意义。
每个人都渴望改变,但每个人也害怕改变。改变可能会给每个人带来新鲜感、刺激感、重启生活的希望,但也可能带来恐惧、担忧、不知所措地迷茫。
尝试就是改变的第一步,虽然面临很多未知,但我仍然向往,因为未知本身就值得向往,相比于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未知也代表着希望,苦、辣、酸、甜,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你最喜欢哪种味道。
我认为生命是个有固定比例的几何体,只有你多去尝试,多去经历,把生命的宽度增加了,它的深度才能彰显,你的思想才能深邃,你的行动才能果决。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情越来越功利。向“钱“看没有错,但不可锱铢必较、事事为钱,总要留一些尝试给自己的内心。现实中,反而是这些从心的选择会助一个人登上云端,事事考虑回报的人大多一生都在原地打转。
其实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你不会觉得还有多少存款、赚了多少钱会让你心满意足地离开;而是你这一生中体验了那么多有趣的尝试、开启了那么多非凡的经历,会像电影一样在你眼前加速放映,那一刻,你才会嘴角挂笑,安详地离开:这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