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让我指导一下他朋友的孩子的语文,据说,那孩子上次作文只写了一个题目。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勉强答应。
孩子来了,家长带着,矮且瘦,比同龄的孩子要小了很多,戴个口罩,怯怯地。我一边与他父亲说着话,一边让他坐下。他极为拘谨地坐下,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我问他几句,都是父亲替他回答。我有些惊讶了,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大多并不如此的。
我支走他的父亲,试着简单地与他交流。“你在几班啊?”他不吱声;“平常语文可以考多少分?”他不吱声;“你带着语文课本吗?”他还是不吱声……
我茫然了——
我努力着寻找输送着更加简单的话题,他依然不吱声,眼睛有些空洞——
我忽然怕了!
这孩子,难道——
我看看手机,心里盘算着,再一个话题如果还不开口,我就给他家长打电话,然后把他接走吧……
半小时,就在我自言的状态下过去了。我努力着注视他的眼睛,努力地保持语调的温和,努力地保持微笑……
“你姓什么?”
“袁。”
哇!终于开口了!
“你叫袁——”
又是沉默,可怕的沉默。
“那你给我写一写你的名字吧。”我挤出一点微笑。
他怯怯地写出三个字。
字,还行吧,算不上规整,但比我想象的好得多。
他书中还夹着几张听写纸。虽然,没有一次是全对,但也算不错。
这也让我确定了,这孩子的智力比我最初想的要好,起码不是智力方面有问题。
我继续与他交流,他很少说话。说,也是几个词语,而非句子。很多时候是不说。
“你不愿意说的,可以写吗?”
他点头,拿起笔。
我说话,他写话。
一个多小时就这样流淌而去……
“字数不多的句子,你就别写,直接说出来。”
他点点头,眼神有了一点点变化。
我问,他答,或是写。
“期末考试的作文还会空着吗?”
他摇摇头。
我知道,一个多小时可能对他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但至少他不会再写一个题目就结束。
“我让你爸来接你了,就在楼下。”
他收拾好书本,挎起一个沉沉的大书包,出门走了三四步。然后转头——
“老师,再见。”
声音不高,于我,却是一种震撼!
花,总会开的。
可能——
有时,真得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