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建班级日常生活意义的思考
——广州之行学习总结
武义县熟溪小学蓝美琴
开学之初,我接受到李教授让我去广州园玄小学交流、学习的任务,高兴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份压力,时间临近,发言的材料迟迟没有写成。一个多学期的实践,材料很丰富,整理需要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料,导致做ppt、最后修改文稿的时间很紧张。当我把写好的材料发给李教授后,他反馈说材料写得不错,这种扎实而有思考的实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这让我建立了信心,决定丢掉讲稿,挑战一次自己。
4月13日上午研讨班会主题为: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引领者为一(5)的徐伟明老师,参与人员除了本校一年级老师、课题组老师,还有其它三所学校的老师。课后钟校长主持研讨活动,参与的每一位老师都发了言。大家对张老师以观察研究学生为基础形成的活动主题及过程设计的递进结构、开放性结构给予了高度肯定,一年级小朋友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真实互动得到大家的赞扬。同时也有老师建议徐老师根据老师们的反馈对活动方案进行重建,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班级岗位建设,实现效果的延伸。下午是我的发言,从2:30开始至4:30结束,参与人员为全校班主任、部分一年级家长,全场纪律非常好,我只看到一双双目不转睛的眼睛,一个个专心致志的神情。
结束广州的研讨学习,在回来飞机上,看到李教授在武义班主任精英班的留言,说将我的这次发言的材料推荐给了在北京的4所实验学校。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在心里不断地追问自己:重建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班级岗位建设还可以做怎样的完善?
一、对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理念的重新认识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琐事多,班主任为完成各项“工作”而工作,为应付各种检查而工作,为达到确定的评价标准而工作。要应付的检查与评比多,繁忙、劳累,然而这些大量的工作从班主任的内容性质来看,大都是基础性的要求,例如:对行为规范的检查、对参与学校活动获得名次与奖励的看重,对学生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的教育等等。新基础教育认为,这些都是班级建设的必要内容,但不是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更不是全部内容。就这些内容的内在性质看,其对学生成长的提升价值并不特别明显。班级建设中的日常规范教育、各类日常评比,这些工作当前也还停留在统一布置、奖罚推动的状态下,是教师与学生不得不面对的内容,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对学生学生习惯的养成与学校的基本稳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对学生形成真正的班级与学校归属感,价值有多大,还需要辨别、思考。〔1〕
在班级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日复一日的“原生态”,需要创意的设计和规划,需要主动经营而带来的组织成员共有的“兴奋点”和“汇聚点”。班级建设呼唤班级的教育性,呼唤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班级生活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人生的旅程。班级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等多重主体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学校生活。班级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阵地,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去研究学生的生存状态,研究班级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努力提高学生班级生活的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把学生的成长需要放在首位,去重视“班级建设”,去思考“班级建设”的价值。〔2〕
二、对班级岗位建设意义的思考及我的做法
(一)班级岗位建设意义的思考
在班级发展中,无论是对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还是一个个他人、群体,更需要每个个体保持内在的尊严,需要在沟通、对话中,自觉形成与他人、集体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我”与“你”的关系状态。将个体的“小我”创造性地融入到班级之“大我”中,将班级之“大我”的精彩积淀与个体之“小我”的过程,并且保持着持续的、发展的状态。这一关系形态,可以在学生个体与小组、小队、班级、年级、学校的不同层面的关系建构中体现出来,个体学生的“关系”自觉,也正是在这不断提升、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关系中不断觉醒,不断增强。〔3〕
通过班级岗位建设,可以促成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在公共生活中承担责任、发挥领导力,学会在承担责任、发挥领导力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群体的共同进步。〔4〕
(二)我的做法
岗位是班级生活中承担相关责任、为群体服务的相关工作的概括。这一服务工作包括纪律、卫生、日常交往、物品维护,也同样包括活动开展、组织建设。
岗位建设第一阶段:
1.岗位启蒙阶段:实现发现、设置与命名,唤醒群体生活意识
对于起始年级的班级岗位设置,这很可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社会性责任,是第一次体验、创生个体与群体生活的新关系。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让学生去发现、思考与表达,参与岗位的设置与命名。
2.岗位认领阶段:把参与权还给学生
一年级班级组织建设的重点是岗位建设。开始时,学生自己发现岗位存在困难,所以一部分岗位先由我设定,再由学生认领。如果多人认领同一岗位,则通过竞争上岗,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设置岗位。设置过程中先由老师确定每个岗位所需人数,再简单明了地向学生提出岗位工作的要求:每天做、坚持做、认真做。然后孩子与家长一起商量在问卷星上完成岗位认领工作,我根据认领实际情况与学生商量后进行岗位微调。
3.进行上岗教育:唤醒责任意识,明晰岗位职责
上岗指导这一过程,是全体学生都参与的过程,我利用一节班队课时间来进行,让每一个参与者明晰岗位职责,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豪感,并且利用岗位启蒙阶段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树立新目标。
4.进行岗位指导:友谊班小导师来帮忙
在岗位设置之初,因为学生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的完成岗位工作,我邀请了友谊班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指导。岗位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通过提醒、具体示范、矫正等方式进行,比如绿化小天使这个岗位,先由小导师告知每种植物需要多久浇一次水,再进行浇水的过程示范;在人人都参与的“打扫教室卫生”这样最基层的岗位,按照学号进行轮流,则由家长参与指导。
5.岗位评价:个体有针对性的强化,群体进行整体教育,促成整体提升
岗位评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天、一周、一个月等不同时段的评价,以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为内容,给学生个体以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学生群体进行整体教育,并促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①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岗位主人是学生,评价标准当然也由学生来制定,在大家的一起商定之下,从整体上制定了岗位建设的三星级基本标准:一星级为能上岗,基本完成岗位工作;二星级为能独立、主动完成工作,且质量较高;三星级为在保质保量完成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能组织协调其他同伴一起做好岗位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能在一学期的评价中连续获得三星级评价,那么在下一轮的岗位轮换中,他就可以以“岗位小导师”的身份对新上任的伙伴进行岗前培训。
在制定了整体的评价标准之后,具体的某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则由同类岗位的同学在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再由全班同学讨论,对同伴制定的标准进行补充,形成初稿。
②进行岗位评价 评价标准出台后,每个学生找到与自己岗位相对应的职责标准重点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岗位评价申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完善,对同伴的工作多关注。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在岗位上履行职责的进步与完成的态度,注重对每一个个体参与热情的肯定,除了自我评价,还有同伴评价、合作者的评价,并进行相关的记录与奖励。
岗位建设第二阶段
6.岗位轮换:体验角色的丰富,实现群体素质发展
每个个体在各自岗位上的表现是有差异的,每个岗位完成任务的难易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岗位轮换周期也不同。
每天轮换的岗位:举班牌员、值日班长 举班牌这个岗位不属于任何部门,也不用检查评价,这是奖励性质的岗位,天天轮换。值日班长按学号进行轮流,每天一轮换,每天一评价,工作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在家校本上印一个“你真棒”的奖章。
每周进行轮换的岗位:一周值日生
每月轮换的岗位:文明安检员
每学期轮换的岗位:除上述岗位之外,其余岗位基本上都是一学期轮换一次。
本学期新增加的岗位:生字卡片管理员、雨伞管理员、实物领取员、图书管理员、年级开门员
班级生活生活的丰富性,尤其是学生参与班级生活重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能够发展起对自己潜能、价值的信心,能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认识自己的发展,能够在自觉的策划与实践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此,班级生活本身的主动参与,或者说,班级生活向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开放,为形成、发展学生的生命自觉,提供了新的可能。〔5〕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52-53
〔2〕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54-57
〔3〕李家成. 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8
〔4〕李家成. 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74
〔5〕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