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试着做几道单选题:
1、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倦怠的要素有认识不准确、消极的思维模式和( )
a. 焦虑 b. 心理压力 c.心理应激 d.心理韧性不足
2、( )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通畅。
a. 交流 b. 人际交流 c.沟通 d.人际沟通
3、压力表中带来压力最大的事件是:
a. 坐牢 b. 离婚 c.丧偶 d.改变工作
4、团队合作的基础在于:
a. 执行力 b. 凝聚力 c.创造力 d.领导力
答完这几道题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前三题是来自于《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课程,没听课之前我觉得自己心理挺健康的,就算有问题也能够自我调适。答完题我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感到惊慌、害怕。
这让我又想起了一道题:感到惊慌、害怕是心理危机的第( )阶段:一 二 三 四,记得我答的是一,答对了。也就是说答完题后,我产生了心理危机,处于心理危机的第一阶段。
来,先告诉大家上述四题的标准答案:1、 d.;2、c;3 c;4.、a。谜之答案啊。
从2004年最后一次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算起,我已经有14年没有去考场答选择题了 。原以为早就从考试的噩梦中解脱了出来,可谁想在今年的初夏,因为一门课程让我又瞬间跌入深渊。考试的噩梦从来没有远离我。对标准答案无从下手的挫败感、无奈感再次袭来。
标准答案意味着什么
对于理科类的部分,考的本来就是严谨的逻辑演算的能力,就像1+1=2一样,基本是围绕着对该学科掌握程度的知识点出题,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对于语文等偏文科类的科目,想起那些年答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我简直就想恶狠狠的控诉一番。当然,对于那些从犄角旮旯中找出的题目,满题都透着对考生为难味儿的考题,我更想歇斯底里地控诉一番。就这,也无法弥补我曾经受到的伤害。
记得学生时代,语文课每篇课文都要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考试时也是给你篇文章,写出中心思想,某一段的段落大意,某一句体现了主人公的什么心情。
为了备战,就去买那种有答案的教材解读类的书,然后狂背答案。每次答类似的题目我就想骂大街。
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你,你怎么理解文章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出题人让你怎么理解你就要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主人公是什么心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出题人让你体会到什么心情你就要体会到什么心情。
学习和考试就是个猜的过程,猜文章的中心思想,猜考题的标准答案。
当现在我已人到中年,再回望学生时代仍然是心有余悸。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个阶段留给我的是痛苦。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让他去准确地理解成年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人物的情感情怀,就一个字:扯。但他自己的理解又没有地方去表达,因为不符合标准答案。
经过几年的考试训练,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因为我的思想不符合标准,以我的想法去答题,是考不出好成绩的。而那些标准答案又齐刷刷地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标准答案告诉你对于某篇文章你只能有一种解读,一种理解。标准答案告诉你你要歌颂什么,你要鞭挞什么,你要遵从什么。标准答案想把学生塑造成具有统一认知和反应的人。
但,这是反人性的。
当几十年后我又看到这样的选择题,看到这样的标准答案。我非常庆幸自己尚能做回真实的自己。
标准答案毁了中国人的想像力
标准答案让大部分人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标准答案的目的就是让个体淹没到集体主义中去。
标准答案让孩子失去了灵性。看看幼儿园里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再看看高中校园里那些戴着眼镜少年老成的学生们。标准答案偷走了孩子们的活力。那些曾经充满灵气的灵魂被标准答案禁锢的死死的。
记得儿子小学时有一次的一道选择题,请问流过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是什么颜色?备选答案有:白色、无色、彩色。儿子答的是彩色,后面老师给了个大红叉叉。
标准答案我已记不清是白色还是无色,总之彩色是错误的。我当时悲从中来,儿子那么充满灵气的想像都是要被禁锢的。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在阳光的照射下,溪水彩色斑斓。
但是在标准答案面前,想象力是要被扼杀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可怕的是,孩子年龄太小,以为标准答案就是对的,以为溪水不能是彩色的。在标准答案面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被禁锢的被禁止的。甚至孩子的本真都是要压抑着隐藏着。就像当年的我,感觉有只巨大的手在操控自己,逃无可逃。直到考上大学,才逐渐恢复了些灵气,找回了自我。
标准答案毁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中国人普遍活的焦虑紧张易怒萎缩。少有平和的面庞舒展的心绽放的生命。在我看来根子就是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体系,标准答案只是它的一个缩影。
记得初中时我最爱的是地理课,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快六十岁的妇人。但初中三年大部分时候我的地理只能考七十多分,还是全班的前几名。有几次能考高分就说明卷子不是她出的。
和蔼可亲的狼外婆啊,也许她的本意是平时看着题难,中考时看着题就简单了。孰不知,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自我正在形成,内心尚不强大,充满了对老师对家长的信任。可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目,上课最投入的课程,在分数上从来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兴趣终于也变得寡淡无味了。
答题多了后,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一张考卷发下来,出题人似乎就站在你的对面,题目的难易程度,考点隐藏在哪,只是正常的学识水平还是要考到更高的难度。
只是有这样的体会时我已出了大学校门。考试能力猛增,我把它都用在了那几个资格证的考试中。标准答案终于不再象中学时代那样让我挫败且苦不堪言。因为从内心当我面对试卷时,我和出题老师是一条站线,不再恶狠狠地诅咒出题老师了。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标准答案。
这种考试技巧本身也是一种悲剧,考验的是我对出题人的揣测能力。就象当年猜标准答案下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应该是什么。
标准答案也意味着一种限制、一种权利。
你想有自我意识,没问题,得淌过一张张考卷,符合一个个标准答案。你想要伸展自己,伸展到什么程度,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标准答案是由考官制定的,考官的境界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就被淹没在一张张考卷中了,包括自己独有的声音。打开网络就知道了,国人总是不辩是非、不做分析,想当然的人云亦云。因为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件危险的事情,比如:枪打出头鸟,比如:出头椽儿先朽烂,比如:刺头。
发了这么多的牢骚,还是要回到现实。当个体无力改变整个的应试体系,又不想成为牺牲品,那么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给自己淌出一条路。踩着一张张试卷去站上一个制高点,超越标准答案去伸展自己。
从此,我的伸展不被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