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有写字,不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是因为不想写,是太着急写了,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有两周吧,自己就在这样的状态里反复徘徊。好像掉进了一个泥潭,努力挣扎,两只手拼命想抓住任何一点可以救命的东西,企盼有一根稻草出现,能让自己顺利上岸。其结果却是一抓一手泥,每次看似满有收获,十指用力想要握的更紧,泥浆子就从指缝里吧唧一声冒出来,摊手一看,发现什么都没有留下。
昨天在简书上发了一篇牢骚,却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关注,最多的人看了,最多的人喜欢了。最让我意外的是,我收到了很长很长的鼓励。傍晚写完文章就去读了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回过头来打开简书,收到了那么长一段的评价,鼻子一酸,眼泪真的就掉下来了。好像不止是在简书上,也包括在生活中,离开学校后,第一次有人如此认真地通过文字来安慰我。大概是因为大家感同身受吧。
很难评判过去两周自己走的路是对的还是错的。看牛人的写作分享,读大咖的写作经验,甚至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拿出来,一段一段分析,把行文的思路脉络认真的写在笔记本上,试图自己总结出一点他们的套路,好用在自己身上,幻想自己能一飞冲天。我估计有不少人这么做过,所以也会有不少人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写作班。
我当然觉得写作班是有好处的,不然我也不会一连给同一个写作训练营写好几次报名申请。我把开班作者在网上的分享录音仔仔细细听了两遍,还做了笔记,并且要求自己跟着动手实践。结果出人意料,那篇文章连着被拒稿四次,阅读量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郁闷之余,我拿出笔记一一对照,咦,不对呀,所有的要点我都注意了呀,所有的技巧我都用上了呀,难道我没有跟上套路,走丢了吗?
一个朋友关于某个付费课程的评价让我有了些想法。她说之前听过一个L老师的分享关于企业品牌打造方面的内容,觉得讲的非常有意思,说很少见到这么厉害的女性,其见识之广,洞悉之深,让朋友在L老师推出开氪课程的第一天就毫不犹豫的买下全年服务。结果听了几天,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哎,原来也是个套路姐。
在朋友无心的一句评论里,我听出了失望。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只有套路,那是不够的。而如果我只学到了别人的套路,那甚至比没有套路还要糟糕。就好像一个人学了穿墙而过的本领,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没有目的的到处乱窜,他会把自己和别人一起绕晕头了。
说实在话,有的文章阅读量不低,但我真心没有办法用心读完。这些文章有抓人的标题,精美的图片,整洁的排版,清晰的分段,华丽的辞藻,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在写完之前那几篇让我煎熬的文章后,我再回头看看这些文章,我发现大家的毛病都是一样的。
也许在写文的最初,我也是有灵感有想法的,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却一再的在表达自己和迎合他人之间摇摆。甚至有的时候,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表达的了,讲一些干巴巴的说不定自己都不认同的道理,说一些自己有体会却没那么深刻的感受,就是为了按照这个套路,把文章填满。以为有了套路,就什么都有了。
其实反过来想想,这样的文章也可以算是除了套路什么都没有了。
在简书还看过几篇文章,可能和作者有一些年龄差距了,没有什么我们这个年龄偏爱的格式,也没有我们习惯的流行语,文章描写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平平淡淡的,真挚和深情就从字里行间透出来。那也是我第一次被简书上的作者感动到流泪,对了,那篇文章的阅读量不到50。
如果按照凯文·凯利在《失控》里的观点来看,简书不是一个out of control的平台,简书是一个需要编辑人为审核的平台。所以简书上的优质内容,除了被读者点赞评论之外,还必须要经过一个非中立的多少带有倾向性的筛选。简书编辑们在审核文章的过程中,也在一点一点塑造着简书的调性,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暗中拨动着简书前进的方向盘。是的,不会有急转弯,但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是时刻在发生的。可以说,简书并不是一个自然生长的平台。它的优质内容甄选大权还没有彻底的交到用户们的手里。因此,回头看一下简书的首页热门,稍微多数几篇文章,就能知道这个平台更喜欢什么。
这也不是坏事。结合之前零星了解过的运营基本知识,我知道这是一个用户产生内容平台的必经之路。就像给苹果树修剪多余的枝条一样,只有经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筛选,让合适的树杈上开出疏密适中的小花,才能在秋天获得累累硕果。否则,过度的拥挤,失去主次之分,苹果树会长成一团乱麻,哪一个枝条的果子都长不太大。
但是,这对于真正想写好东西的作者,就不见得是好事了,最起码,不能把简书热门当做唯一标准。简书的读者,不等于所有的读者,迎合了简书的风格,得到了更多的赞,不见得一个人就真的是写作水平提升了。至少我很明白,挖空心思写一个好标题对文章的阅读量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有了更大的基数,评论和喜欢自然少不了。可以假想这样的一个极端环境,有一群读者,他们每个人都必须挨个看完所有的文章,不管标题是否吸引他们都要看,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点赞和评论的情况是否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想要练习的,是我们取个好标题的能力?排版的能力?配图的能力?还是单纯用文字清晰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挚动人的传递自己的感受更加重要呢?每天一更,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过去的想法很单纯,我想被人更多人看见,有人关注我,为我今后的工作室积累第一拨的粉丝。有利益在后面驱使,我把抓到的每一个方法都迫不及待的套到自己身上。结果很惨淡。
当我打开简书文章编辑的页面,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既不是我对生活里一件小事抱有的态度,也不是我内心潮水般涌动喜怒哀乐。只有焦虑。好像一个人站在众人面前,对着话筒,试图说出些什么符合场景让大家满意的话,却突然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喉头发紧,只能舔舔干裂的嘴唇。打开湿津津的手掌,发现里面写的都是套路——你要这么做,你要那么做,你要气沉丹田,你要面带微笑,然而却没有一句话,提示我今天要说的内容。
我面对的是什么?隔着屏幕我看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他们打开页面,看见我的标题,却手指一抬滑了过去。我着急的想拉住他们,就像沿街叫卖的小贩吆喝道,走过路过,你不要错过。
而屏幕的这一头,只有我。
暮色四合。茉莉安安静静的伸展着每一片叶子。窗外华灯未上,太阳只在天边留下一小片白色。我一个人在书桌前,键盘被敲打的噼啪响。看了太久屏幕的眼睛开始干涩发疼。别人家的厨房飘来饭菜的香气。肚子饿了,咕噜咕噜的提示我客厅桌上还有一块巧克力。
其实并没有人在看着我。所以我写的文字,也并不需要再多的装饰和限制。
从今天起,再见了,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