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2 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4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2 《奇特的一生》做计划&时间记录” 的学习日志。
今日片段:时间“成本”核算
1.我的阅读理解:
说到“成本”,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金钱成本。在网上查了一下“成本”的广义定义: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一般会用货币形式衡量。对柳比歇夫来说,时间是他最重要的成本。
他会把做的每一件事-看一本书、写一封信、看一篇文章,用了多长时间记录的清清楚楚,甚至每道工序用多长时间都要计算清楚。
比如写一篇文章,需要有确定主题、构思、成文、配图等工序,都可以按照工序来统计时间,便于清楚地知道每件事的用时。柳比歇夫统计的是写论文的准备时间(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和写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能针对各个工序做优化调整。同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工作内容和次序。
比如写双语启蒙打卡,刚开始我用手写备课,玩过之后用手机打字记录,发现打卡每次花时间1.5个小时左右,于是后来改用电脑备课,把资料打印出来做成小抄记录,打卡的时候直接粘贴就行,部分内容做调整补充,把打卡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
所以要让时间记录真正产生效果,不仅需要记录时间,还需要结算每件事的时间,同时要把一件事不同工序分别计时。
2.我的课后实践:制定月度计划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其他想说的话(例如课程收获):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各自亮点:
崔律的亮点:
1.真正做到还原原文,注意细节。依据:原文内容为制定年度计划或月计划,不得不一依靠过去的经验。例如要计划看一本什么书-看书只是一个例子,并非是读书的计划!
2.逻辑线清晰,全部讲解围绕【做计划】这一主题,分为【做计划(做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任务计划等)-如何做计划?(依据过去的经验)-如何获取过去的经验?(推测:依靠时间记录)-这样制定的计划是否全部完成了?(大约有10%的任务预期完成,主要原因有,精力分散,兴趣转移)-但是仍然要做计划,(在阅读方面,误差有10%,但在其他工作,研究方面的误差可能更小,例如曾经有一次问题到他工作任务,一年误差仅有1%)】
3.对每一条内容都加上【依据】,一方面检验自己理解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说出来令人信服。
比如在柳翁认为做计划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崔律进行推测:阅读方面有10%的误差,工作和其他任务方面的误差可能会更小,并且联系到其他片段的年计划的误差仅为1%做证据。
4.关于阅读方法并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因为不同文化,时间即翻译的原因,我们理解到的摘要和评论性简介和柳翁做的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想要,学习更高效的阅读方法可以找阅读领域的专业书籍去学习!
我的亮点:
1.看出了片段主要内容是讲做计划,做读书计划只是一个案例示范讲解!
给各自建议:
给我的建议:
1.明确片段主题是什么?在这一条主题上寻找逻辑线。
在我的作业中分了4个小段,做计划要依据过去的经验,读书的方法,柳翁带任务约有10%逾期完成,柳翁认为这句话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解的比较分散,没有主题。
2.要根据上下文寻找依据,适当链接上下文,补充知识点。(比如,计划有10%的误差,为什么还要做计划?为什么对柳翁帮助如此大?给出具体的依据)
3.专业的主题寻找专业的书籍。
在我的作业中,也把读书方法作为了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但是读书方法并不是本书的重点,讲解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完全可以放下对阅读方法的纠结去寻找更专业的阅读书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