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新闻,偶尔看到茅侃侃自杀。心中略有一惊,然后转而一笑,肯定是假的吧,然后就没在意。直到下午再次在一个知名的公众号上看到茅侃侃自杀的消息,这才相信这个令人悲痛的事实。茅侃侃,2018年1月25日清晨自杀,享年35岁。看到这个消息,心中难免有些伤悲。
我将这个新闻告诉同事,他回了句:“心理素质差就别去创业!”我顿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就好像,他活该去死,因为他心理素质差,他心理素质差还去创业,他活该去死!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茅侃侃,但你或许应该知道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吧,他前不久还因为蔚蓝电动汽车发布会而上了新闻呢。他是蔚蓝汽车的联合发起人之一。而茅侃侃呢,当年他是跟李想同一时期的80后创业偶像――14岁就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自行开发软件,17岁辍学创办公司,23岁便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CEO。在创业圈里,他曾是很多人的偶像,霸道总裁的代表。而如今,他走了,不了解他的人会对此嗤之以鼻,就好像活该他去死。
没有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走向人生尽头,奋不顾身,投向死亡的深渊。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责怪他“心理素质不强”,我们都不知道他承受的压力大到什么程度。他的自杀绝非你我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的,自杀之前,他的心路历程也绝非你我可以揣摩的。
他已经走了,只愿死者安息。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跳河自杀的博士和中兴跳楼的工程师。对这两件事的评价,我身边的人也是同样的态度――他们心理素质太差。我语塞,不知如何辩驳,只好默不作声。但是,难道所有去自杀的人都是心理素质差或者把责任归于自杀者本人吗,难道他们就该是这样的结局吗?我们为什么要去责备死去的人,为什么不说是那个博士生导师不应该去压榨学生;为什么不说是公司权利内斗而伤及无辜。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都有错――这是多么中庸的说法呀!
中庸的说法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甚至令人无法辩驳――我们总是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总结一件事。但是,你是否知道,这种中庸的说法是多么地伤及无辜,多么的不负责任吗。本没有错的一方,也会因为你的中庸态度而受到不该有的、莫名其妙的责备。
再往前,《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自杀事件。竟然有人会责备她从小就不反抗而是顺从和屈服老师,说她性格不够硬,倘若她性格够硬,老师也就不会性侵她了,她也就不会死了。多么荒谬的理论呀,还是死者的错。如果林奕含性格够硬,或许死的就是另一个林奕含。不要说他们都有不对的地方,这种中庸的说法只能伤害死者。
说起性格弱。前些日子自杀的那个博士,竟也有人说他性格太弱,所以老师找“软柿子”捏,他倘若性格硬一点,就不会被老师“欺压”,他也就不会走向自杀。这种荒谬的说法有意义吗?不是每个人都是硬性格,需要改变的不是受害者,而是那些始作俑者,是我们不够完善的社会制度。持这种看法,难道不是对死者的冷漠和不尊重吗?
无论因为什么而自杀,我想他们内心的绝望都是一样的。经常见网上有人说,“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是啊,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比死更难。他们的死亡,或许真的是我们的社会的某些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他们只是受害者。不要也责备他们,他们虽然是自杀,但他们不是活该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