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八月的伊始,燥热的天空将将下过雨,阴云还布于天上,地面的雨泽还未褪去,凉爽的气息,稍稍临降了一些。
二姐,风尘仆仆,再次告别了自己一个月前所在的工作单位,回到了家。
开朗异常,如释重负。
一年里,离离归归不知多少回。
每一次外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理想。
每一次归来,都规划着对未来的规划。
说起来是有些无奈的。
在家里的群里聊天,二姐提到自己要回来,母亲接话道:孩子,你去两个地方都走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啊。
说出来这样的话,作为儿女的我们,感到很无奈。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懂事的孩子,都可怜”
里面提到一个短小的故事。
孩子和母亲一同上街,孩子见到街边小摊有孙猴子的糖人卖
很兴奋,想让母亲买一个
母亲想:难得出来一趟,也就依了孩子
孩子把玩着糖人,很是满足,两眼放光
继续向前走的路上,孩子眼尖,又看到了一个婆婆在卖棉花糖
又想要。母亲这次不依了,糖人还在手上,怎么又要棉花糖?不行。
可孩子不依不饶,哭天喊地,母亲无法,还是顺了孩子
孩子拿到棉花糖的那刻,喜笑颜开
对着孙猴子糖人说道:孙悟空,你的筋斗云来啦!
我看完这个故事,嘴角轻微上扬,轻轻的嘲讽了一下自己。
哦,明白,原来,我们是被称之为“可怜”的那一类人。
“那个哭着喊着去要求更多,以满足内心那烂漫多情需求的孩子,自小不可能是我们”
从小,父母亲告知我们生活不易、量入为出;长大了则是需独立拼搏、自顾自活。
幼时家境贫寒,四个孩子,被分给四家的亲戚寄养。父母外出工作,临行,总谆谆教诲,在XX家,定要听话、懂事、不要添麻烦。
于是,我们四个孩子,自小便明白察言观色、细心处世的道理。不多说话,要多做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不麻烦别人;不倚靠别人,不过多求别人,这便是我们生活的逻辑。
小时的我,对一句话,记忆犹新,“他怎么还没回去?”
所以,在渐趋长大的人生里。
希望被需要、被认同、被接受,都期望,自己付出真心,期望也能回报以真心。
久而久之,四个孩子,都活的特别在乎他人的看法,都不那么自信凛然,纵使明明没有那么的差劲,却活的下气低声。
无法大方接受,抑让人觉得小气巴扎。
如今母亲还是提醒我们自省,还是教诲我们,“要学会怎么去面对当老板的人。”
“说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老板一样,我去过六个地方工作,二姐也去过不少,什么样的大小老板没见过,离职时老板都是再三留人,也没见别人这样,不言不语,让自行离开。”
我着实不知道怎么再说,但转念一想,母亲的思维根深与命脉之中,也无法改变及解释。
这是她们那一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没发出去,全删了。
是我姐错了,我把这怪罪于她傻,不圆滑不知变通。
可我变通了,又怎么样呢?
这是我的一个蠢事。
我也错了。
明理之人事事皆清,何意造作于不知。
进进出出,辗转多地,荒唐了大半年的时光。
二姐回家,哥哥提醒:“半年啦,建议来武汉。”
许多朋友邀请,各种邀约,二姐是人缘极好的一个人。
是能够做到有朋友从武汉赶车多时,给她送吃的喝的的一个人。
纵使事业不顺,也有一帮的朋友支持着她,替她感到幸福。
最近,和二姐聊了很多,她建议我这个初入社会在工作上、交友上、生活中皆不那么顺当的人,看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讲的是一位自觉不顺的女子在“老人”的指引下逐渐找到真我完成自我挖掘及塑造的过程。
我也看完了。一时兴起,列了一个生活的轨迹。从六月到现在,看了十四本书、写了几万字的文、被断了一段荒唐的经历及其中所有人与物的联系、做了一个来深圳的决定、结交了一群人、进了一家创业公司、拿着不高的薪水、默默向前行进。
虽有时迷茫,但仍旧向前、不住向上。
颠沛者学而思,成长总不会少。
二姐在家,虫鸣鸟叫,鸡鸭鹅吟,也应该歇息一下。
家,始终是最好的港湾。
再去回想这经历,想对姐说,生活中所有遇到的,都不会是凭空而生,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人,也都不会是莫名。她给你的带来的不论是温暖、帮助抑或是伤害,都是在让你向更好的自己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总无法逃离那深根于骨子里生活待人的习性,那,何必改变呢?
半年的成长真觉得恍如平常,遇见人看见事,都是成长。
我们也可以不卑不亢。
因为,总会有人认同你,定会有人支持你。
我们也定会在未来的路上,遇见真正珍视的彼此、遇见可以全身心付出的人和事。
遇见最好的自己,成全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事业。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纵使人情凉薄,我们也要深情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