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笔稿,遇到了《无声告白》,一本略显沉重痛心的小说
作者伍琦诗耗时六年写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詹姆斯——一位东方父亲
詹姆斯的父母为了让他有免费的学可以上,从加州穿越到美国,在劳埃德这所学校做工(学校工人的孩子参加入学考试,通过后可免费上学)。从他进入教室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承受各种异样的目光,他发现尽管他做的再多,也摆脱不了他东方人的身份。他也想拥有自己的交友圈,想要走在人群中不被任何人注意到,但是别人把他当做异类,他讨厌这样的自己。
玛丽琳——一位西方母亲
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她的母亲是一所学校的的家政课老师,她希望女儿跟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学习家政,可是玛丽琳她是一位优秀独立的女孩子,有理想,有抱负,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所有女孩学习家政的时候,她毅然决然的选修男孩子的手工课,在化学实验课上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独立操作各种试剂、试管。如此特立独行的她每一门学科都是A,她的梦想是一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在她的心里反抗母亲的思想,拉开与母亲生活方式的距离是她的目标。
不过生活总是会与我们开玩笑,爱情让两个思想天差地别的人陷入了婚姻的坟墓
- 他羡慕她跟所有的西方女孩子一样,蓝眼睛,黄头发,走到人群中不会有脱离群体的感觉
- 她仰慕他的与众不同,这个东方男生,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干净、浓烈
内斯——不负责任的哥哥,莉迪亚心中的精神支柱
这个有着东方人特征的男孩,因为承载了父亲的遗传,遇到了同样尴尬的处境,他像极了父亲,父亲也因此不喜欢他。因为一看到内斯,他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合群、懦弱
这些特点让他更加的讨厌内斯。内斯疯狂的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家,他对宇宙中的事物感兴趣,每次在饭桌上兴致勃勃的想要谈论这些时,父母总是忽略他的存在。
莉迪亚——深陷其中,孤独的灵魂
每每想到莉迪亚,我的内心充斥着心疼、委屈、无奈、愤怒
,犹如看到一个塞满了别人的思想的躯壳,丧失自我。
- 为什么偏偏是她?因为莉迪亚是父母觉得最满意的孩子。
- 对于詹姆斯来说,她有着蓝色的眼睛,和众多西方女孩没什么差别,她应该有很多的朋友,有丰富的交友圈
- 对于玛丽琳来说,她看到自己当初因为婚姻放弃的梦想有了延续的希望
所以父母未实现的愿望需要莉迪亚来背负,他们的眼里满满的都是对莉迪亚的
所谓的爱
(我理解为以爱的名义进行思想绑架)
- 莉迪亚为什么要接受思想绑架呢?
玛丽琳曾经的离家出走,让莉迪亚第一次感到害怕,她告诉自己如果妈妈可以回来,她会认真学习化学、物理学(纵使她很讨厌),努力成为妈妈想要她成为的医生,她选择用自己的痛苦去迎合妈妈贪婪的要求,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越走越远,直到那一天,发现父亲的外遇、哥哥离开后对他的态度、让她内心的坚守最终濒临崩溃,已达到了临界点,所以她坚定的想要从水中得到解脱。
爱的太重让人难以呼吸,想要自由的空间
爱的太轻让人想要逃离,在别处找寻应该得到的爱
汉娜——游离在家庭之外的精灵
不知道该说她幸运呢还是可怜呢。在父母的忽视中长大的汉娜,她没有被父母的思想绑架,她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去感受周围的事物,她嗅到了哥哥内斯的愤怒,嗅到了姐姐莉迪亚的精神崩溃,嗅到了一个男孩对哥哥杰克默默的爱。在这个家中无足轻重的她也是唯一一个最阳光活泼的孩子,最终也是她唤醒了差点分开的父母。
我头脑里总是憧憬着另一种生活,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
——摘自《无声告白》
应该深思是否我们现在扮演的就是他们三个当中的某个角色,我们之后应该怎么去做自己,这本书全文的都是以细腻的情感为导向,让读者一步步的感受到每个人物形象的危险处境,每个人物既是悲剧的承受者,也是悲剧的施与者。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