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已是老生常谈,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女性,买东西凭兴趣,然后再去断。谈谈你的购物经历。文体不限,字数不限。——angema
其实,我是个不爱逛街的女人。没有网购的时候,我也很少逛街,只是每年换季要买衣服,才不得不出去逛逛。一来那时候踩着高跟鞋逛街实在太累,二来每次逛街回来我都会剧烈的头痛。所以逛街对我来说,那不是享受,是痛苦。
后来有了网购,就更不逛街了。想来我应该是比较早的网购一族。早在2001年我已经在网易的购物平台上购物,好像叫易趣吧,忘记了。
那时候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每次都从邮局把钱给商家寄过去,商家收到钱才给我发货。这种模式所有风险都要买家承担。记得老武还提醒过我:这太不靠谱,小心人家骗你。果不其然,在一次寄钱之后,商家耍赖不发货,投诉到平台,平台给的答复是封号处理,估计不是我一个人上当。商家早就携款跑路了,封号有什么用,他改头换面再来。平台也没有办法,那时对商家没有任何约束机制。
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很长时间再不去网购。直到某宝异军突起,周围的人全在淘啊淘,才又找到网购的乐趣。
因为不爱逛街,所以刚开始网购特别上瘾。在网上逛,既不累脚也不头痛,经常整个晚上都停不下来。不但自己沉迷其中,还和异地上大学的女儿“一起”逛,互发着商品链接,品评美丑,不亦乐乎。
吃的、穿的、用的,买买买,网购的疯狂也达到顶峰。总结起来,我认为大多数是失败的购物体验,在我看来,几乎没有哪件东西符合预期,是所见即所得,经常成为鸡肋。因此,身上穿的,和大部分嘴里吃的,我还是选择回归实体店购买。
现在,虽然还时常网购,到底理性了很多。除非必要,不再看到就买。
网购成了足不出户的生活必须,特别是疫情期间,小区自发的网购团长为居民解决了生活物资问题,虽然他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关于断舍离。我是个敝帚自珍的人,对于用过的东西、穿过的衣服、读过的书、甚至路途中注目的一草一木,都寄于足够的情感,绝不会轻易丢掉。
我常常认为任何物件都是有生命的,你用过它,就赋予它你的气息你的感情,它安放着那段岁月的记忆。任何时候拿起它,就如同回到往日时光,那一去不返的日子。
所以,我的家里,曾经堆满了各种代表旧时光的物件。有中学时学过的书、写过的字,有大学时代的日记和草稿本,有结婚时的婚纱,有各个时期的经典衣服,有孩子从小到大的衣服、课本和作业……应有尽有,全部用大纸箱装起来,堆在床底下、阳台上。这些物件永远也不会使用,却总也舍不得丢弃。
由于工作生活关系,近年来频繁搬家,对于那些珍藏了几十年的旧物件,也不得不强行断舍离。记得那年搬家时,翻出那些旧书旧本,女儿的眼睛都瞪大了一倍:妈妈,这些东西你放着它干啥?
当收垃圾的老汉拉着满满一车的书本离去的时候,我的心象被掏空了一样难过,真想拦住他,别拉走,我还要呢呀!此时,写着这些文字,我依然清晰记得那种心痛的感觉。
搬离兰州的时候,表妹去帮我收拾。当她看到我满屋子不知年代的旧衣服时,一边翻看一边嘲笑:姐你是个啥人啊?古董商吗?是不是从来没有扔过衣服?
然后不管我同不同意,直接叫车把它们全部拉走,送到旧衣服捐赠站。
我只是呆呆地看着她忙碌,竟不知道该做什么,心里在默默阻截我的旧物件,也默默祭奠它们陪我走过的青春年华。
那次搬家,断舍离最为彻底,除了经常使用的东西和几件我实在舍不得丢弃的衣服,其他一概送人或丢弃。
旧物件代表着过去,断舍离意味着新生。为了新生,就要不断去割舍过去。
写完这篇,马上收拾屋子,再来一次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