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036 BY 刘璕
这篇读书笔记是我全职在家带孩子,准备重返职场开始看书时读的一本思维类的书籍。
在沙子老师的带领下我居然用6天时间看完一本220页思维类的书籍,先给自己点赞。对于有打折模式的人而言,需要时刻为自己点赞,不然还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借用孩子午睡时间做个小结,也算是为自己的思维刷刷新。
思维是人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的武器,是怎么看待别人的行为,看这个世界,看待我们的孩子及其教育,两性关系。。。。。。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怎样行动,足以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此前,学习教练技术的四种有害的思维模式之一“非黑即白”模式,在这本书中也有所提及,那就借此机会谈谈我的一点感受吧。因为自己或多或少会运用这种模式,或者我们身边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不计其数,实在是有必要清晰的觉察自己,识别模式,接纳自己,然后转念,拉伸我们的思维模式。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自己。人能认识自己非常难,非常了不起。
中国的精英教育让我们很会做题,很会排除错误答案,所以就形成一种二元思维模式,对于万事万物喜欢贴标签,不是好就是坏,孩子不是乖就有有问题。在企业中也是如此,业绩好的员工与业绩差的员工。其实没有坏员工,只有放错位置的员工,没有人尽其才的员工。就像小兵老师分享的教练个案,也不会全部是单一残酷的追问,也不会是100%的慈悲。只有残酷的慈悲才会让教练个案结案。
大众观点认为男人原本是阳气十足,而女人是阴柔无比的个体。而研究表明,男人实则阴多阳少,女人阳少阴多。发个朋友圈三八节的段子,党史研究表明,叛变的男人不胜枚举20余人不止,而无一例女性叛变,这个例子也正好佐证了女人实则是刚强、可靠的女汉子。
非黑即白模式让我们陷入二元选择中,大家熟知的NLP有句经典的话:一个选择等于没有选择,2个选择左右为难,3个是选择的开始。其实从非黑即白的模式看来,这个也是下一的非黑即白模式。国学的南怀瑾老师讲到无为就等于有为,不是不管,而是放纵到一定界限就等于自救,自己管自己。
今天早上和小区的圈圈妈约着带孩子在广场玩儿,临近中午回家时,听小区保安说起26栋开门锁连锁的业主前几天刚去世,50多岁的男性,家大业大,却早逝。又听一位大妈说他的女儿很孝顺,是医生,重视他们的健康,每年都带去体检。想起自己的父母,感觉这两年怀孕生子带娃,对家庭的贡献很小,不免自责,担心自己也遇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瞬间陷入没有给予父母好的经济基础就是不孝。其实就像圈圈妈说的,打打电话也是孝顺,不是一个维度,非黑即白,父母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关心、慰问。“养儿方知报父母恩”,为人母后体会到父母的种种艰辛,带大我们4个子女实属不易,况且我们4个还具备生存自立于道的本事。我非常赞同我父母的价值观和育儿观,也感谢父亲给到我正确的三观行走于世。
再比如现在为人母,对于教育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管是散养还是精英教育,我认为教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聪明的傻逼。何解?且听下文继续扯淡。
在北上广深,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巨无霸大学的高材生实在很多,可能有那么一部分人每天忙于工作忙于上课忙于赚钱,每天都在做加法,每天都在想办法变得聪明,当然也有不少的名校高材生每天都在想办法变得更傻逼,去做一些傻逼的事情,比如:去做善事、去分享、去学习放下、去学习如何忘记所学的知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啊。比如乔布斯一样去加州的禅修中心打坐冥想,这些是否也属于修行?
每天花费一点时间精力金钱学习如何变成傻逼的意义是,为了变得更加的智慧(涵盖身心灵三方面)。而学习如何变成傻逼的技巧是做减法,也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无为。每天不管多忙都争取1小时做“无所事事”之事,比如打坐比如发呆(也叫冥想吧)。
太过聪明太过傻逼的结果可能是,大家是不是都会看到的英才早逝,比如某些巨无霸公司的高管们一个踉跄就倒地不起了。或者退一步,不会那么容易扑街,身心不一致,皮笑肉不笑,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这本书实在是太系统,而我仅结合自身的深切感受做一点点剖析,观念并非真的,只是观念而已,我们选择这个观念却并未推敲,却全盘接受。你可这样看事情,也可以那样看。你有选择看事情、看待自己的自由!
而我们想要不断成长,必须更新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像李笑来老师所言更新你的操作系统,而我们的操作系统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会认真倾听话中话,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是持有何种思维模式的人?我和他是否存在适应性分离?真的学会了思考,动用了自己的内存,更新自己的操作模式。《最强大脑》最帅的教授DR.魏说我们的大脑一辈子都在成长,不要认为20岁或30岁我们的大脑就停止生长发育了,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我们一辈子都需要更新我们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阶段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