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C是个27岁的理发师。他说:“我今年不打算回家过年了。父母催得厉害,我不敢回家。前两年我都是恳求邻村的女同学假装我的女朋友去我家,蒙骗过去的。”“每次过完年我就离开家了,一整年几乎不回去。电话里只要聊到什么时候结婚,我就找个理由把电话挂了。能躲就躲吧。”
小E是个30出头的高收入单身白领,平时很阳光爽朗,性格温和。但是只要父母一提到婚事,他就像被戳破的气球,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常常是激烈争论一番后摔门而去,留下长吁短叹的父亲和低头抹泪的母亲。面对父母的干涉,他感到气愤又无奈。矛盾的是,他也常常内疚于自己对待父母的粗暴态度。
小H是个30几岁的单身女经理。面对家长的催婚,她一脸愁容。“我也想结婚,可是的确是没有遇到喜欢的啊!我觉得结婚要有爱情吧。”“我自己也很焦虑。我也感到孤独,也想有个依靠。有时候爸妈话说得很重,我听了很难过,但只能晚上一个人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如果明年还没遇到自己喜欢的,我应该会按照他们的标准找个合适的对象结婚吧。”
父母为什么会催婚?
面对长辈的催婚,单身的子女们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压力。当然,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比如小C躲避,小E发怒,小H则是哭。有人会说,那就找个对象结了吧,事情就解决了。表面上,问题的焦点在于“结不结婚”。然而,深挖事情的本质,就会发现双方的矛盾远不是“结不结婚、找谁结婚”那么浅显。现在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了催婚的拉锯战?
从长辈们的角度——
事件:子女在适婚年龄还保持单身
思想: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单身的人很孤独不幸、没家庭的人生没有意义、感情可以慢慢培养
情绪:焦虑、悲伤、愤怒
行为:唠叨、指责、逼迫
“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单身的人很孤独不幸”“没家庭的人生没有意义”“感情可以慢慢培养”等等是社会演变逐渐累积的集体意识。不论是否真实,这些信念已经固化在大部分人们脑中。已到适婚年龄的子女们单身的状态,让持有这些固着信念的父母们的安定感被打破,内心产生焦虑感。焦虑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父母们没有能力自己消除这种不适感。适婚子女们的单身状态一再触发他们的焦虑机关。于是他们将焦虑的原因归结到子女身上,认为是子女们不结婚导致了他们这种焦虑,并为子女们的“不孝”感到很悲伤,甚至愤怒。他们试图通过控制子女行为来维持外部环境的稳定及内心的安定感,于是对子女采用的手段,从轻微的唠叨、到中度的指责、继而到重度的逼迫。
然而,子女即使按照父母的要求结了婚也无法“从此过上风平浪静的生活”。只要子女们在今后生活中的行为违背了父母过去累积的信念,父母们就会习惯性地归因在子女身上,并软硬兼施地要求子女做出改变。除非父母们自己能意识到,要消除内心的焦虑必须调整自己的信念。
面对催婚,你感到有压力吗?
子女们似乎大都理解父母的心情,同时也感到很无奈,自己并不是主观上想要让长辈们操心。但他们也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难道遇到自己合意的人再结婚是错的、是件奢望的事吗?长辈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呢?甚至有人会觉得,这真是个糟糕的环境和时代。他们自己内心也充满了怀疑和不确定。面对父母长辈的催婚,他们感到反感,悲伤甚至愤怒,过激的逆反言行又让他们事后感到内疚,有时他们也会考虑用牺牲自己的一些原则来尽早结束这场耗费心力的拉锯战。很多看似美好的爱情不也离婚收场吗?也许听父母的话才是真正的幸福?
面对来自父母长辈的压力以及自己内心的摇摆,你是不是像小C、小E、小H那样,或躲避、或沉默、或哭泣、或发怒、或顺从呢?现在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子女们对催婚倍感压力的深层原因吧。
从子女的角度——
事件:父母长辈催婚
思想:长辈思想太保守、父母是好意、社会不宽容、这是时代造成的问题
情绪:焦虑、反感、悲伤、愤怒、内疚
行为:躲避、沉默、哭泣、反击、顺从
其实,长辈催婚只是个触发点,子女们心中本就存在各种疑虑和不确定才是各种情绪和行为爆发的真正原因。诞生于新一代的人们产生了新的观点,但同时也继承了上个时代的集体意识。他们一方面携带着新时代内在自发的观点或信念,另一方面又认同和保持着父母及传统社会的旧有信念。当一个人脑中同时存在两条以上不相容的信念时,焦虑与痛苦就产生了。
以小H为例,她在潜意识里一方面认同“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单身的人很孤独”,一方面又认为“结婚要有爱情”。她的焦虑感着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加强。当自己爱的人迟迟不出现时,她被迫面临要么放弃“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单身的人很孤独”的早就深植于心的观念,要么放弃“结婚要有爱情”的信念的抉择。当小H没有意识到是内在的信念冲突造成了自己的焦虑时,她就会认为是社会压力过大、父母不理解自己,在情绪上感到忧愁、苦闷、悲伤,在行为上考虑顺从习俗。如果小H不把压力归因到社会和父母身上,而转向内在,去觉察自己的信念,她就能审视哪些信念是发自内心、对她真正有益的——比如“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有统一标准吗?“单身的人很孤独”是绝对的吗?“结婚要有爱情”是必须的吗?从而选择她所需要的,清除掉她所不适用的信念。信念是思想、情绪和行为的指针。当小H对自己持有的信念已经很了解,她的思想和情绪就会比较稳定,也会做出符合自己本意的、负责任的决定和行为。
如何自如地应对催婚?
既然压力并不是真正来自于父母和外界,而是源自个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混乱。那么怎么做能更自如地应对催婚呢?
首先,把力量收回到自己内在。把“催婚”看成是个中性的事件。“催婚”的确让你难受了,但不一定是件坏事。在思想上,不要再把自己情绪混乱的责任归结到时代、社会、长辈或父母的等外在的、自己不可控的人和事上。如果你有这样让自己感到无能为力的思想闪现在脑海中,观察它就可以了,但不要急于去认同它。即,当你发现自己抱怨父母、长辈、社会在给你施加压力时,对自己的这些念头保持觉察。因为这些念头会让你把自己自然地归类为受害者,而让你失去主动控制局面的力量。
其次,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情绪上。听见七大姑八大姨又再palapala,你开始反感了吗?你很想怪他们多事。请把意识收回来,参照第一条,不要归结为他们的错,是你内在的焦虑点被他们踩爆了。去感觉你的情绪。然后问自己为什么你会反感?为什么你会悲伤?为什么你会愤怒?慢慢地,你可以一边在体验反感、悲伤、愤怒的情绪,一边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答案。比如,他们说你“过了这个年龄就找不到好对象了”,“你会孤独到老死”,“爱情不能当饭吃,条件合适最重要”“没有家庭的人不会幸福”。“你已经是个老姑娘了,你越来越老了”。“别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你以后会跟不上同龄人”。你对这些话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因为你在怀疑你自己,你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真的。去找到你自己都信以为真的那些观点,那些才是你感到焦虑的真正原因。
最后,清理掉那些让自己焦虑的信念。像整理房间一样,通过对情绪、思想的捕捉和观察,一条条地找出并清理掉那些阻碍你获得内在稳定感的信念。(甚至有些相当经不起推敲的信念,却仍然残留在你的脑中。)当你内心真的很笃定,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哪种生活形态,你都很幸福时,你的思维和情绪就会完全不受外界评论的影响。那时,你将轻松自如地面对各种场合,真正成为自己人生航船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