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工作依然忙碌着,年货还没开始置办,感觉离过年还有很远。直到今天在街上看到提行李回乡的行人,发现路上的汽车减少了,似乎新年真的快到了。回归平静成了这个城市现有的年味。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直见证着这个城市年味的变化。
小时候,这个城市过年可热闹了。年前两个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那时候我们还不懂看日历,但只要看到大人们开始晒谷爆(做煎堆的原材料之一),我们就知道快要过年了。炸煎堆、炸角仔、大扫除是年前必备的节目,亲戚们都会过来帮忙,一屋子满是人,我们作为小孩可兴奋了。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偷吃。做煎堆心的时候偷吃炒花生,炸煎堆的时候就偷吃炒熟的芝麻,炸角仔的时候就偷吃刚起锅的角仔,那时候我们总觉得偷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过年买新衣服、新鞋也是必备节目。到了年三十,我们就会早早地去洗澡,目的在于能早点穿上新衣服、新鞋,然后去花街逛街。过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可以收利是。我总会跟表弟比赛谁收到的利是多,发现金额不够对方多,晚上就会要父母再给点利是钱填补差距,然后第二天我们又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过年另一件开心事就是可以看舞狮。那时候我们都住平房,只要听到锣鼓响,各家的孩子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锣鼓声冲去,看完舞狮后又会一哄而散,然后第二场舞狮锣鼓声一响,大家又继续冲,周而复始,大人们看到这场面都会哈哈大笑。街上的每间商铺都会请舞狮,所以天天都会听到锣鼓声,我们天天都在冲,哪一天没听到锣鼓声了,年就结束了。
到了中学,平房变成了楼房,锣鼓声也变少了,各家炸煎堆、炸角仔变成了各家买煎堆、买角仔。有时候觉得外面买的角仔不好吃,家里偶尔还会炸一下。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依然还会在新年买新衣服、新鞋子,我们依然还会去收利是。因为是住在爸单位发的房子,所以我们一群学生可以一层一层地去扫楼,整栋楼都充满了我们的喧闹声。
到了工作后,我们都各自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忙着各自的工作。家里也不再炸东西,大扫除也变成了每周一次的阿姨搞卫生。新年的新衣服、新鞋,变成了平时必需时才买的衣服和鞋子。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面积的扩大,热闹的年味变成了平静的年味。
似乎大家开始察觉到好像失去了点什么,所以最近政府开始注重一些传统节日的保护。正如最近在看的一本书里谈到的,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方,他们的传统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被汉化,如何保护他们特有的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持续开发旅游资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沉淀后的事物是珍贵的,一旦损坏了就无法修复,即使修复了也不是原来的那样,所以在没损坏前,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