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这四大名园中,就数沧浪亭人稍微少一点,反倒是苏州本地人喜欢去。
仲秋,苏州又下了一场雨,路面湿湿的,清清的。古城被雨水滋润的如烟似幻,如诗如画,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淡淡的幽香,让人舒心润肺。
我双脚轻盈地踏着烟雨的音符,穿过沧浪亭街道,透过街口“沧浪胜迹”繁体字样的石牌坊,一弯河水在高大茂密的绿树浓阴下兀自清凌凌地向东流。
沧浪亭并未采用传统做法用高墙将其围闭,而是以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波光掠影,沿水驳岸迭石数百,古趣盎然,临水山石嶙峋,其后山林隐现,仿佛高山余脉延伸到水边。隔水迎人,给人以身在园外,似入园中的感觉。
园外景色因水而起,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烟水弥漫,几尾红鲤悠游自在,一排烟柳画桥瞬间柔软了心,临水而筑的沧浪亭在烟雨中宁静而致远。
站在河岸边,看一泓清水绕园过,微风拂过,细碎的波纹映着岸边水榭粉墙、古树斜枝的倒影,沧浪之水便有了一种微漾的动态美。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宋代园林,为苏州唯一以“亭”命名的园林,也是现存最早的文人园林。始建于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北宋朝廷官员苏舜钦遭到弹劾,被削籍为民。他想起多年前曾饱览江南美景,便即奔苏州,寻求精神慰藉,花四万铜钱买下一座三面临水的废园,盖起了三面环水、南北尽是竹林的亭子与书屋,这便是沧浪亭。
沧浪亭之所以取名“沧浪”,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苏舜钦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他还自号“沧浪翁”,并撰写了《沧浪亭记》,文中描绘了沧浪亭“三向皆水”、“左右皆林木相亏蔽”、“澄川翠干”等景物,以及时傍小舟,享受真趣的退隐生活。
沧浪之水,原是指湖南沅江下游一条由沧水和浪水汇合而成的支流,连孔子、屈原这样的人物也常常引用。这沧浪之水,蜿蜒流淌在岁月之河,就这样内涵丰富起来。
园门北向,踱过宋代平梁石桥便是沧浪亭园中了。带着如许的遐思迩想,过桥置身烟雨的沧浪亭。一座平粱桥,迎面可见湖石假山作为影壁,园中植被被雨水洗涤滋润的青翠滴,朦胧的园林景观诗意的在心底清晰,真是亭外烟堤柳风,亭内玉翠玲珑,清雅脱俗,古人的《沧浪亭记》在一帘烟雨中诗意飘动。
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假山差不多占据了前半部的园子,但却并未给人以压迫感。据说这“山”出自宋代工匠之手。悠悠古意迎风而来,给我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沧浪亭占地约15亩,园中布局打破了以水为主的惯例,将假山作为主体,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虽数易其主,但园内的假山和园外的池水大多维持了旧貌,未经损毁。
一路回眸,与200年前记载的“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样子似乎没变。
一条蜿蜒的复廊环绕亭山,当我步入“面水轩”,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边一条复廊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面水轩”袭唐杜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之意。
沧浪亭匠心独运之处,正在复廊和花窗。复廊,即从长廊正中用一面墙分为两条走道。一侧临园外的水,一侧临园内的山,这种外水内山的格局,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
我不禁驻足细看波光潋滟,聆听雨滴落水中,无数的小雨花就飞舞在河面上,这沧浪之水让我内心一片澄明、通透。朝河对岸久久凝望,天光水影弥漫了视线,水的凝绿和清淡的气息润泽我心。
廊壁长约50米,各式漏窗,图纹各异,别具特色,且无一雷同。透过花窗,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内外山水隐隐迢迢,与植物相映成趣。
沧浪亭花窗样式颇多,全园有108式,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一道以水为墙为漏窗的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不要说在苏州独此一家,就是在中国也是别无分号的。
沧浪亭与苏州其他园林有何不同?还是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评价点中核心: 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济,欲断还联。
一座假山上,苍苍古木森郁,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树木间藏有多条通往沧浪亭的小径,转身拾级登上山巅。
亭不太大,为四方形,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四围通视,色泽古旧有岁月感,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所在。
站在亭中,山上古木森郁,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园内的之景尽收眼底。
转至亭一侧,亭上刻“沧浪亭”三字,为清代学者俞樾所题。石柱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也颇为有趣。上句出自欧阳修,下句出自苏舜钦。清风明月,近水远山,这也是中国人对自然生活的眷恋与向往。
苏舜钦早年曾赋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昔日的愿景,今日终成现实,他一扫官场失意的阴霾,畅饮高歌。好友欧阳修艳羡之余,赋诗打趣:“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四万铜钱买下的不仅是园林,更有风光无限的美景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八百年后,这两首诗竟然在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的手上交集出现。他在整修沧浪亭时,集句而成这副千古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成为沧浪亭的最佳注解。
从假山走向山脚边的闻妙香室,馆前一道漏窗粉墙,自成院落,院内植有桂花数枝。妙香室袭唐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之意。我透窗望山,古朴雅致,庭北植梅十数枝,确是读书赏梅佳处。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土山东南部的明道堂,龚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明道堂曲径通往翠玲珑,有三间房,又叫做“竹亭”,同五百名贤祠相邻。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我站在翠玲珑的漏窗前,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心情很平静,雨水冲刷过的竹子和芭蕉透着一股翠绿。
沧浪亭被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浮生六记》的沈复与芸娘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因此,沧浪亭也是准新娘们拍摄婚纱摄影的一个好地方,当然,也有不少女孩在这里拍古装照。
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沧浪亭了,一直觉得园林有一种古意,它们就像是文人心中的一丛青苔,又苍又古,又深又醉。而沧浪亭带给我的这种苍苍古意更甚其他。走进它,我便觉得自己也跨越了时空,正在这座园子里与那些文人骚客煮茶谈诗词、喝酒论古今……
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伫立在沧浪亭复廊中,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宁心过,看三三两两的零星游客,或许他们也如我一样,想在遨游中寻找一种寄存或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