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九,天微雨,我和朋友听到七点的闹钟赶忙起来,随意收拾一番后,便与他人拼车去了今天的目的地——雅畈镇铜山寺。
半个小时的车程,路且平躺,天气和时间都让人昏昏欲睡,车上的人倒也默契,给予彼此休息的时间。慢慢地,车开进了一条窄道,路有些颠簸,大家也从迷懵中清醒来。眼见,车从一条窄道而进入另一条,约拐了了三四个弯,视野才明朗起来。我们渐渐能在微雨的幕篱下看到不少人集聚在前方,耳边似有似无地传来“哞哞”声。
下车后,我和朋友赶忙撑起伞,仰头便望到正前方的铜山寺院,未来得及仔细观详,身后的树似有抖动,转身便看到了几头壮硕的大黑牛,它们正急躁地用自己牛角在树上顶来顶去,其中有一头暴躁的黄牛,用自己的角去撞旁边的三轮车,三两下,车的前挡风板便被撞的凹陷了一片。
惊诧间,我和朋友连忙往后退了几步,看着牛场外有六头牛,只静静地望着他们,在密雨中观详着它们。在等待的过程中,牛渐多到十几头,旁边正对着牛入场口的中心台也响起了配乐。声音从轻快到激昂,一向不太懂乐理的我,也听出来了至少有四五种乐器在同时应和。
不觉间便走到了演唱台,表演者们面色严肃,手中拿着自己的乐器,面视前方,与其他表演者谐和呼应,丝毫不受像我这样四处张望的好奇者影响。在嘈杂的人群中,我放慢自己的呼吸声,只静静望着他们,那些铜擦声、二胡声、鼓声、唢呐声、竹笛声、铜铃声等共同协奏出了一场严丝合缝的盛乐,令人肃然起敬。其中有一种不熟悉的乐器,面对他们如此和谐的演奏,我和朋友也不忍上前询问,只想得有机会再来请教。
不一会儿,场上便热闹起来了,斗牛场外圈围着三四层人,有的人甚至收起自己的伞,不顾紧密的雨,只是大声的喝彩 。只见门口打开,进来两人,一人在门口的左侧点香燃烛,以祈祷斗牛顺利进行;一人顺时针绕着内圈洒茶叶米,用来辟邪保平安。之后便有人拉着自家牛进入斗场,两头牛刚入场,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它们的两角便互相抵了上去,想要一分胜负。主人见状,赶忙放掉手中串着牛鼻子的绳子,以便它们可以自由相斗。
几个来回下来,二牛从水坑中间斗到了牛场边缘,两角相抵,场面僵持下来。这时拆牛手上前,时二牛分开。只是几秒,两头牛似是又有了力气,牛角互抵,双蹄用力,只见水花四起,牛背上冒出了层层热气,与天空中的雨融合在了一起。场内,牛的主人用彼此能听懂的话为自家牛打气,场外,许多看到激烈处,为自己看好的那头牛喊着“加油”。
过了有两分钟左右,体格更大些的牛明显体力不支了。面对气势汹汹的对家,只能绷紧自己的后腿,竭力抵住,可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场面正如叶锡衡的斗牛诗所云:“败者奔逃胜者追,千家哗笑一家哭。”
二牛将要离场时,那头吃了败仗的牛久久不愿离场。一直等到了斗牛场内侧的墙边,吃了口青黄色的草,才被主人不情不愿地拉走。斗牛场外有人哄笑,不由得让人想到,吃了败仗的那头牛在上场前是不是没有吃饱,它的主人是不是想着“又要牛儿跑得快,又要牛儿不吃草”。
如此,往复循环,最后胜利的牛就是冠军,其主人也是脸上有光。可惜,我和朋友着急去看旁边的寺庙,没有观望到最后是哪头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