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精力管理分享#058想想你的工作性质,居多是主动还是被动?是主动地完成自己规划的任务,还是被动地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回应”?
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将来重要的事情来源于你今天主动采取的行动,而不是简单的回应。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出回应,毕竟只是员工,不是老板。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的工作角色是直接服务顾客,回答他们简单的问题,你可能花整天的时间在回应上,这种情况对你、你所在的组织以及你的顾客都不是好事,但如果你针对不同个体进行个别化互动,预期他们将来的需要,或是向顾客提供他们要求之外的帮助,那么这就是主动采取行动了。
对于我们周围的信息,包括手机APP通知,朋友圈,头条推送等等,都是被动的信息,即便你订阅了某些栏目或是屏蔽了某些不想看的信息。
被动浏览这些信息,不如主动围绕想解决的问题搜索相关的信息。
甚至,主动浏览收藏的已有的信息,可能比不断接收新信息来得更好。你的微信收藏,有多长时间没有翻阅了?其实,里面有许多值得看的资源,毕竟,那是经过一轮筛选出来的。
3
【经验】我过去一个同学也是离家出走一段时间,然后回来读书,比过去更努力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升。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大人有时不过于干涉反而是好事……我觉得和孩子做朋友挺好。
4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5
爱,也是需要智慧的。就像儿时,父母会思考怎么爱我们,才会令我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爱父母,才会令他们安心老去。真正的孝敬,不是物质上的孝敬,而是精神上的满足。
孝敬父母,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也许我们可以说:妈妈,该洗碗喽!
也许我们可以说:爸爸,帮我晾完这两件衣服吧!
也许我们还可以说:爸爸妈妈,明天上班要早起,叫我起床吧!
让父母觉得:原来,我是重要的。这是我们可以给父母的最简单、最完美的爱。
有时候,爱就是这么简单;孝敬父母,就是这么简单。
简单不等于不用心。走心的爱,更容易被感受到。
能被用心地爱着,也有机会去爱别人,在垂垂老矣时,该有多么可贵。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有事可做,有情可托。需要别人,也被别人需要。
如此,心安!
6
【心理学问题解析】20190212什么是婚姻的死敌?
跟一个人解释某个问题,你明明已经讲得完美无瑕细致入微,连傻子都能听懂,但对方偏偏就听不明白。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发生一件事情后,你明明很清楚问题出在哪,但责任人偏偏要拼命跟你解释。你越跟Ta说“不用解释了我不想听”,对方越着急“你听我解释,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造出一个词“Ambiguphobia(非解释清楚不可)”,刚好用来形容上述两个场景中出现的情况。
这是沟通中的常见现象:一方越不想听,另一方越容易出现“非解释不可”的冲动。
而事实也证明,这种“解释”多数情况下都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导致结果更加恶化。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我们在解释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何解释”。
当“非解释不可”的情况发生,解释者往往会拼命努力告诉对方“我到底是怎么想的”“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以及苦思冥想“我要怎么讲他们才能够明白?”
此时解释者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关注的,也许已经不再是“解释的内容”。
那么,拼命想解释的人,到底想得到什么?
心理学把沟通分为“内容向度”和“关系向度”两个方面。当我们带着“非解释不可”的心情拼命解释,我们在乎的便不再是“我到底说了什么内容”,而是“我说的这段话将会怎么影响到这段关系”。
比如我下面要说的这5种“关系问题”,就是触发“非解释清楚不可”的常见心理。
1.特别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当我们刚刚开始和一个人接触时,我们特别希望对方可以喜欢上自己,但与此同时又非常担心不被对方搭理,此时如果不小心做了什么不合时宜的事情,一种强烈的“非解释不可”的心情就会突然间涌上来。
其实,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当我们在沟通时,会下意识的针对不同的人展示不同面的自己,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认同管理!
当我们想要快速获取对方的认可,就会更多的采用解释的方式来把自己塑造成“希望对方看到的模样”。
一旦认同管理失败,我们就会很容易陷入到“非解释不可”的心情中。这一点,发生在男女刚接触认识的时候,男生常遇到的问题(女追男的情况除外)。
2.想逃避对方“命中要害”的批评。
当我们被别人批评,尤其遭到自己内心承认、但情感上一时间无法接受、不敢面对的“命中要害的批评”时,出于维护面子的需要,我们往往会切换到“防备”的状态,而解释就是成为防备的最好方式。
有时我们会采用“合理化”的方式,为那些自己并不能够接受的信息找到另外一种解释,譬如说,我真的很想帮这些孩子,但我实在是真穷,五十块钱而也没有了!
或者我们会采用“退行”的方式,用“不行”来代替“不要”。“真的是因为我不会做,我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
3.想获取自信心,确认自己的“正确”。
很多人在需要解释自己时,出于某些原因(比如不擅长表达、说话比较耿直、没有梳理清楚等等)只能给出一个尴尬的解释,这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
与此同时,当对方给出不理解的反馈,自己会更加受挫,从而想方设法把自己刚才的解释说通,让对方接收到自己表达的意思。
此时对你来说,“想传达的意思”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你更在意的是通过解释重新获取自信,重新让自己相信“我的想法是对的”。
所以,当你终于解释清楚,对方也给出积极、理解的反馈时,你会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解放。
4.想跟对方建立更加亲密开放的关系。
我们是不是有时候越是你关心的人,你越想跟Ta分享自己经历的事情。
你会努力跟Ta解释清楚每一件事,解释清楚自己的原因和意图,目的是让Ta更了解你,以增加你们关系的深度和真实性。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不太在意让Ta按照你的方式看问题。不管Ta是否同意你的做法,是否想听你的解释,你都默认Ta是支持你的。你解释也不是为了说服或操纵,而是出于尊重,希望让对方更好的了解你,以增进彼此的关系。
5.想避免否认和误解。
想获得理解,想被接受,本就是人类的天性。
但在你努力追求这种“被理解的感受”时,可能会很担心另一方产生与你不同的想法。
于是你可能会极力避免那些可能出现误解的描述,反之尽可能详细地提供能支撑自己观点的描述。
所以,现在社群的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当你努力为一件事解释时,你内心真正期望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拼命解释会造成什么坏影响?
经常用力解释,可能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和麻烦。
解释过多会让你感觉到心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管理自己形象这件事上,每个人做到的程度是不一样。有些人会更多注意到自身行为和反应,并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沟通方式,在合适的时候提供适宜的解释。
这种策略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认可,但与此同时,它也消耗着我们巨大的精力。
更严重的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根据场景来切换自己的角色,并且根据角色给出相应的解释,这很可能让我们渐渐忘记了,什么才是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
正如我前面的文字写的那样,许多时候我们会产生“非解释不可”的心情,是因为我们伤了面子,想用解释来挽回。
此时的我们处在愤怒和懊恼中,讲出来的解释往往具有攻击性,会毁掉我们的沟通。
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只有我们真正被戳到痛处的时候,才会选择解释。此时,不管我们的解释听起来多么合理,本质都是一种自我欺骗,让我们远离客观和真实。
那么,如何避免无用的“解释”呢?
说到底,“解释”仍然是一个沟通方式。
与其纠结为何“解释”不生效,不如思考一下,你是否选对了正确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两个人的事,倾听时常比解释更有效。关于倾听我在前面的分享课里讲了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男生千万有忍住烦躁的情绪,撤掉对女生“八婆”的防御,你要知道其实女生就是一个爱说话的动物,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了。
当我们深陷“非解释清楚不可”的心态时,我们往往会觉得是自己的言语表达不够清楚,不够能言善道,从而使得对方没有办法理解自己的真实意思。
其实不然。真正有效的沟通不仅包含了表达,也包含倾听。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传递者和接受者。真正良好的沟通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跟”别人做了什么。
所以,当下一次深陷“非解释不可”的冲动时,不妨试一试转换思路,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听听别人怎么说。也许问题就缓和了。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攻击时,除了解释你还可以做下面这些。
首先,我们可以去询问事情的详情。当你的女友对你说”你真的太抠门了“,先忍住想解释的冲动,耐心的问一下”我的哪个做法让你感觉到抠门了?“
如果对方不说,也可以尝试猜测。这样,至少可以逐步聚焦在真正的问题上进行沟通。其次,我们可以去同意批评者的一些看法。
很多人会拼命解释自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面对对方的怒火,而此时同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你可以选择同意他提到的事实,也可以去认可对方真实的感觉,这会让你们两个人更少的进入到防备的状态中。
当我们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解释都于事无补时,去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也许有助于让沟通进入一个更深刻的阶段。
意思是 你的女友如果真的不能理解你,那你可以对她分享你此刻的真实心情。
不过,我们时常会混淆“表达感受”和“进行解释”这两种行为。例如“我觉得你是错的”这依然是一种解释,而不是客观的陈述自己的感觉。
正确的公式,是“描述客观的行为 + 做出自己的解释 + 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嘲笑我时,我想你发现了我的说法很愚蠢,我感到很尴尬。”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种”透明度错局”。
在一个“听节奏、猜歌名”的心理学实验中,打节拍的人觉得自己的节奏打的特别清楚,随便谁都能猜出来歌名,但实验的结果偏偏打了脸:真正猜对歌名的人数为零。
之所以会出现“非解释清楚不可”,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太多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解释的够清楚,对方就一定可以理解自己”。
但事实真的不是这样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个人的喜好、价值观都处在不断变化,当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存在差异,那么不同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必定有所差别。
而两个人真正互相理解,又需要很多时间。所以,请给彼此更多的耐心吧。
那么我该扣题了,婚姻的死敌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拒绝沟通。
为什么“扬汤止沸”也不错?
昨天我看到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们都知道有两个词,一个叫“扬汤止沸”,一个叫“釜底抽薪”。扬汤止沸的意思是,在一锅开水里面,用勺子把水舀起来,然后再倒回去,用这种短时间的冷却,让水暂时不沸腾。
这当然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釜底抽薪。但是你发现没有,在现实中,其实扬汤止沸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
解决问题,谁都想釜底抽薪,但是很可惜,问题之所以是一个问题,通常都是有很深的现实根源,这个“薪”没那么容易抽掉。
而用扬汤止沸的方法,暂时把问题摁住,而炉子里的柴,迟早是要烧没的,那个薪不用抽,时间一到,自己就熄火了。所以,不是有一个说法吗?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赢,一种是扛住。
7
岁月,两个字,
写起来简单,听起来幽远。
经历过却是,
风雨兼程,满怀沧桑。
多少人留下无奈在心中,
又有多少人遗憾伴终生。
岁月,在诗人和作家笔下,
永远美如皓月当空,
静如菩提明镜。
花开有姹紫嫣红,
花落有润地无声。
保持一颗阳光的心,
笑看人生悲喜,
不在乎得失名利。
乐对成功失败,
不畏惧人间生死。
深呼吸清新空气,
浅感受人情冷暖。
能淡然处之,
是人生品格的顶峰。
8
不要妄求让别人喜欢 尽量做到不让别人讨厌就够了 过度去揣摩别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 一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二是丢开了自身的尊严。
9
生活就是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们努力地向上,不仅是让世界看到我们,更是为了让自己看到世界。当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