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手机被女大学生怒踹女童事件刷屏,一时评论四起:有人骂该大学生没教养,有人骂女童母亲是泼妇,还有人指责该女童是熊孩子,有的人甚至一巴掌都拍死:都不是好东西。
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01
新闻标题不恰当。冠上女大学生的名号,想说明什么呢?这个群体素质差,号召大家来指责?难道非女大学生的那些群体,没有怒踹女童或者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这社会对女性未免过于苛刻,对大学生未免过高期待。
一旦该群体内发生一些违反道德或者法律的事件,总会有人感叹:瞧瞧,这就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但是如果一个小混混做了什么缺德事,大家可不会说:瞧瞧,这就是哪儿哪儿的小混混。
大家认为小混混干坏事理所当然,大学生做坏事天理不容。
其实这和群体没什么关系,不符合道德底线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下次能不能别把个人行为上升到群体,激化群体矛盾?
还有一个比较类似的行为,我们总能看到女司机今天撞上马路牙子,明天把油门当刹车的新闻。底下的评论无疑也是骂声一片。
能不能把男司机酒驾造成人员伤亡、路怒打架的事故和女司机开车出事故的数据进行统计,来个对比?这样做出来的报道才心服口服。
请别再给女司机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开车不行,你开车就是容易出车祸,你就是容易把油门当刹车。你怕不怕下次她把油门当刹车时撞到你?今天连小学生可能都知道你给一朵花播放好听的音乐它能开的更旺盛,你天天咒骂它,它就会蔫吧。
如果真的存在,请勇敢面对女司机车技不好的事实,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改善,别再一味指责。或者你牛逼到可以让国家出政策:女性不许开车。真到那个时刻,更是社会性的倒退。
02
”踹“女童事件中那个女大学生,说真的,我看了好几遍视频,大家的焦点都在”她有没有踹到女童“,但是我的焦点在:她就不该去做这个”踹“的动作。
做了,不管你踹没踹到,你人品、教养就是有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她没踹到,就猜测她只是去吓唬小孩;踹到了,就是心肠歹毒。因为没踹到有可能是没踹准,踹到了也可能不是故意的,谁也猜不准她当时在气头上的心理活动。
但是你不该去踹。你的这个行为就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
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小宝宝,被你这么粗暴对待,能不拼命吗?你被噪音吵到了就去踹小孩,人家家长因为你”踹“人家的心肝宝贝就能向你扔盘子。换位想一下,道理是一样的。
正确的做法是去跟小孩的家长理论,哪怕最后争吵、撕吧起来呢,这也只不过是一场因为熊孩子吵闹引发的争执而已,不至于引发这么大的反响。
不能因为任性或者在气头上就丢了脑子。
前段时间还有俩路怒族打架,一家把另一家孩子踹飞的新闻,不禁让人感叹:这些愚蠢的事件,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社会太浮躁,人一急眼,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了平时的修养,回归最原始的邪恶本性。
03
再来说说熊孩子和纵容熊孩子的熊家长。
我也经历过熊孩子的吵闹,吵到你怀疑人生。地铁上脚随便乱踹,刚买的衣服穿身上美美的,上去就是一个鞋印子,更可气的是那家长还当做不知道。
只能隐忍着在心里暗骂:地铁挤不知道啊,你孩子在你怀里乱踢你感觉不到啊?看你年纪轻轻也不瞎不聋啊。
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件事:那是你的孩子,这是公共场合。
你的孩子,你自己容忍天经地义,别人没必要跟着遭殃,因此在公共场合,就得对孩子有所约束。
我在地铁上见过,家长真诚而又礼貌性地对给孩子让座的朋友说谢谢,还教育孩子也这样做。坐下后双手合拢,对孩子的脚和腿稍加约束,尽量不给旁边的乘客带来困扰。
家长自觉这么做了,那么这时就算是孩子生性好动,再碰到身边的人,我想TA也不会很生气,因为你积极采取了措施,而不是不作为。
两者差距很大的。你碰到人不说对不起是对别人的忽略和不尊重,俩人就可能因此打起来;你碰到人真诚向别人道歉,谁有闲工夫没事找事和你撕逼。同样,你约束了孩子但是孩子还是不听话,大家基本都可以理解,谁家还没有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子。
那么这次事件中的熊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发出很大的噪音的时候,你就该走到孩子身边对孩子做一下这个约束的动作,而不是坐在那里,边和朋友聊天,边象征性地教育。
这下好了,你自己不亲自过去,别人亲自过去了,还好没酿成惨祸,否则即使那个大学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你和你的孩子必定也会受到很深的伤害。
我觉得经历这次事件之后,有孩子的家长都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在公共场合稍微约束、限制一下孩子的行为。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真是一种好的教养。
这个社会本来需要相互尊重的,结果一部分人拿别人当空气,受气的那部分又照样学样,把另外一部分人当空气。当人和人之间没有了相互容忍和尊重,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呢?
现在戾气已经够重了?还能糟糕到哪里去呢?
测试狗Judy 于北京 2017/05/20 00:10(用时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