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跑市场有20多天了,最近几天还是比较辛苦的,红热热的烈日,让你在室外晒一会太阳,会有蒸桑拿的感觉;但每天还是很充实,每天在默默的前行;应该走过了30个县了吧,今年不同的是我没有过多的微信记录行程;务实,低调的做自己就够了;其实生活就是一种态度,你相信什么,就会无怨的去做,这就成了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
总体上讲,现在市场由以前的集中型,向分散化在呈现,大家选择输送方向很多,不再是以前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了,现在经过经济区域的转移,通过很多同行的不断开发,以郑州富士康为代表的河南区域企业,苏北的泰州,宿迁,东台,镇江,包含南京的一些企业,安徽合肥,芜湖,滁州的企业,山东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的企业,福建的企业;北京天津的企业;这样一来,要人的区域增多,人员分流现象出现了;但最终的结果,上海,江苏的企业,还是大家选择的主力。
现在市场变化很快,现在不能用一些方法,一直不变的执行,会与市场产生距离;必须要经常变化,定期调整优化,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或先市场变化半步。
有一些朋友问我:劳务这个行业现在市场这么混乱,有时也看不到多少希望,这个行业还能做多久?我回答:10年内一定存在,无论市场是多么好与不好,首先要做你想做的样子,要决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进入这行的选择,当然光相信是不够的,需要你自己分析市场,多与有正能量的同行交流,去规划你的方向与找到适合你的操作方式,朝你的方向去行动。这样你就不会有恐慌的意识了。
最近与很多一线招工的朋友交流,他们很多传递给我的信息:现在人不好招,怎么才能招到人;他们有一些想法是这样的:1.开个店,想坐在店里等很多人上门来招到很多人;2.他们下乡发下宣传单,贴一下广告,就想有人主动打电话过来,这样招到很多人;3.有些想发发微信,就能招到很多人;我的观点:现在是一个社交时代,光发广告,光微信发布,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人与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只有大家相互多交流,深入交流,对方才对你更了解,才愿意去行动,才能有效果。(当然我今天晚上会写另一篇文章,第91篇就是写一线门店招工的方法总结,最下端会公布怎样看到的方法。)
一路走过来,我是这样看的:劳务起源于广东深圳、东莞一带,从90年代就开始了,2008年以前,是有企业就是大爷,很吃香,靠收费,收的都是现金;我当时知道的罗总,靠一个太原富士康,收费进厂,赚到了2000万,让他过上了高几个层次的生活;09年到2016年,可以说有人就是大哥,这几年通过各种途径有人的,都赚到了钱,做公司的也在壮大。那2017年呢,我个人认为:不仅要有企业,不仅要有人,还要做服务,特别是让员工稳定的服务,这3个指标缺一个都会不顺畅。
说了这么多理念,下面说几个真实的例子,一起交流:
1.一个在一线招工的朋友,姓张,他做招工也有3年了,因为肯钻研,招的人数还是可以的,以前他也尝试送3个劳务公司,这家送一点,那家送一点;去年因为一件事,让他改变了,他送的2个员工在不同的公司发生了工伤,前面的公司处理的不好,总抱着拖的感觉,后来,理赔让员工也不理想;后面的劳务公司,处理的很得当,先把病情看好,而且住院期间,工资也按时发,最后理赔时,交流商量的结果,员工也认可,这样顺利的解决了。后面的这个员工回家后,请招工的张经理吃饭,感谢他,说找他出去务工找对了人,发生工伤了也处理的很好,后来主动帮张经理招工,而且介绍了很多人出去务工。后来张经理招的人只送给后面的劳务公司。
我想说:这就是服务效应,为员工的服务是可以为你加分的。
2.一个工头,朱大哥,跟我交流说到,曾经往一家公司送人,但后来那家公司的驻厂的电话多了一个公司的彩铃,员工有事找驻厂,打电话过去,就是那家公司的彩铃;因为这个彩铃,这个朱大哥,以后没有给这家公司送过人。
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我们可能还没有到这个层级;但有些细节是可以决定一些客户的去与留。
3.最近市场上打广告的工X方,也有一些加盟的,他们的思路是去中间环节,让员工得到更大的利;从他公司的发展战略一定是对的,但他的APP,公众号,是有可能让加盟朋友成为嫁衣的,可能3年后,他的APP可以直接应对终端员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否能让劳务行业互联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发现,做劳务如果有政府关系资源的话,还是有很多便利的,日子都过得轻松一些。
时间关系,今天就说这么多吧。期待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融合,一起正能量的探讨,有了好的方向好的方法,让大家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此小结写于山西,2017年7月25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