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65)——第四章第一节 登台拜将
大约辰正时刻,丞相诸葛亮和国舅吴懿先后抵达校场。诸葛亮极为罕见地穿了一件簇新的正式官袍,人逢喜事满面春风,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在他的身后,是两位得力助手长史蒋琬与尚书邓芝,马忠和诸葛乔则带着刀剑紧紧跟随。一行人沿着简易过道,一直走到东看台顶的平地上,俯身进了正中央那顶最大的军帐之内。
一路之上,坐在东看台上的文武官员、公侯勋贵们,全都站起身来,热情地向诸葛亮问候行礼。诸葛亮今日兴致很高,来者不拒,与挤到自己跟前的官吏将校们一一握手致意。直到最后,连原本已经在一旁的军帐里坐稳的张温、周循和丁奉等东吴使节们,也纷纷出来拜见。西看台上有几个目力极佳的年轻百姓,远远地望到丞相一行,便兴奋地大声叫喊起来。西看台那边的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到后来,所有人都激动地站起身来,踮着脚尖向东看台这边瞭望挥手。一时之间,校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看到诸葛亮进入大帐内很久之后,沸腾的人群才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人们将目光重新转到筑在校场中央的那方点将台上。
这座新修建而成的点将台乃砖石砌成,高有四丈开外,鸟瞰整座校场。将台周遭,各色旗帜飞扬,黄白甲士林立,五颜六色之中,常常有镜面一般的铜铁甲胄所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亮晃晃地夺人眼目。从校场平地到点将台顶,一共有六十个木板台阶,台阶上依次列着二十四名分别持着画戟和斧钺的雄壮仪仗军士。他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直视着前方,身上用来装饰甲胄的彩色丝绦迎风飞舞,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点将台上,三面几丈高的大旗耸入云霄,随风招展。在正中的那面大旗上,用金线绣了一个巨大的蜀汉国号“汉”字,在其两旁两面略小一些的旗帜上,则分别用红色丝线绣出了“蜀郡都督”和“吴”的字样。高台两边,各立着四面径长四尺有余的牛皮大鼓。在每一座鼓架前,都立着两个戴着红巾、手举巨槌的赤膊大汉。十六人个个跃跃欲试,只待一声号令,便要挥动手中鼓槌,震撼天府之地,响彻万里苍穹。
大旗之下,早有八名顶盔掼甲身形雄壮的虎贲禁军郎卫。他们呈扇面散开,簇拥着站在高台正中的两名朝廷重臣。当中一人,中等身材,面白微须,虽然是文官却显得极为严肃方正,隐隐然生出了一种威严霸气。他左手捧着圣旨,右手端着一方铜印,乃是前来传旨的侍中董允。站在董允身旁的那名武将,扎着一件缀着红缨和流苏的华丽甲胄,肩甲上更是用耀眼的金线绣出了两只张牙舞爪的猛虎来,使人一看便知此人身份之显赫。他手捧宝剑,面沉似水,傲慢的眼神里似乎难容天下万物。此人正是奉了后主旨意,前来向吴懿赐督军宝剑的虎贲中郎将糜威。
吉时已到,董允下令武士击鼓。十六名赤膊大汉便奋力挥动手中鼓槌,狠狠地击打在牛皮鼓面上。轰隆隆的鼓声响彻天地。点将台下一众甲士,都跟着鼓声挥舞起了手中各色旗帜,帮着呐喊助威。王平请参与操演的诸军速速列队入场。待左军营、前军营和军械司的将领和军士们都进入校场之后,王平一声令下,营门缓缓关闭,只留下方才的十几名长枪军士和弓箭手守卫营门。
一通鼓罢,吴懿在万众瞩目之下,迈着坚实的步伐,踏着台阶一步一步慢慢登上高台。每向前行几步,原本挡在他面前的画戟和斧钺便依次打开,为他让出一条通路。吴懿头顶狮子金盔,身穿一件泛着银光的精铁甲胄,明晃晃使人不敢逼视。新赶制出的甲胄上,当胸嵌着两面黄铜护心镜板,金光耀眼。腹部和臂膀上的甲片,则用金线勾勒出走兽的狰狞模样。此外,他厚重的盆领甲上还别出心裁地围了一圈杂色狐皮,威严之中另显着尊贵。在这套巧夺天工的精美甲胄之内,扎着一件恶紫色蜀锦战袍,更添了几分富贵之相。在外,他还裹着一领猩红的斗篷,斗篷随着冷风尽情招展。看台上众人不由得都看呆了,纷纷叫好。
“护军将军、都亭侯吴懿,接旨。”董允高声喝道。看不出,他外表虽然是一副文官模样,说起话来却中气十足,颇有武将风范。
吴懿上前一步,掀起战裙单膝跪地,应道:“臣吴懿接旨。”
董允将大印暂且交给一旁的糜威,然后双手抖开圣旨,朗声宣诵:“建兴二年正月初十日,我大汉皇帝诏曰:京畿汉军初建,百废待新,当选能将都督诸营,以效统领之责。护军将军、都亭侯吴懿,文修武备,勤于王事,向为诸将表率,深得朕心。特拜吴懿为蜀郡都督,领将印宝剑,统率成都左军营、右军营、前军营、后军营、军械司诸部以及蜀郡境内各府各县在军籍人马,奉旨节制诸将。吴懿领旨之后,当积极操练麾下兵将,时时以兴复汉室为念,分担朕忧。钦此!”
吴懿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朗声应道:“臣吴懿接旨,谢大汉皇帝陛下隆恩。”他从糜威手中接过御赐宝剑,先系在腰间,然后再领过将印和圣旨,小心端在手里,起身面向点将台下列着的各营军将,将都督印和圣旨都高高举起。
台下阵列中三营军士,齐齐地用手中刀盾或是长枪发出一声金铁碰撞之声,然后异口同声地诵唱起了被立为蜀汉军歌的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唱罢,又是一声齐整的兵器碰撞之声。吴懿将握着圣旨的右手轻轻按在胸前,动情地领头宣誓:“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台下一众将领和军士们一齐将右手放在胸前,跟着吼了出来,一时间响声震天。东西看台上不少文武官吏和士民百姓们,也都不约而同地随着吴懿,将右手举在胸口,大声诵念起先帝当初建国时所立下的铮铮誓言。接着,整个校场中几乎无人不被眼前的动人场景所鼓舞,无论老幼尊卑,全都一遍一遍地跟着诵念起来。那些跟随先帝入蜀的旧臣宿将和汉室遗民们,一个个都忍不住眼角闪出了泪花,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最后,就连在校场外的冯纶和陈含等一干人也受到情绪感染,远远望着校场中高耸如云的大汉军旗,手抚胸口默默起誓。
“擂鼓。诸营操演!”吴懿厉声下令。十六名赤膊大汉奋力挥动鼓槌,密集的鼓点一扫之前的殇颓之气,重新振奋起人心。点将台下,传令兵闻听鼓点,跨上军马绕校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诸营点兵,入场操演!”。看台上的人群霎时间又沸腾了起来。一直安坐在东看台大帐内的丁奉,闻讯也按捺不住,几步走到军帐外,探着脖子向校场内仔细张望。蜀汉骑步精锐,本以擅长山地作战的白耳军,和由马超马岱兄弟带入蜀中的西凉铁骑为最。只是白耳军自刘备驾崩后便一直驻防在永安,被李严所驱使,西凉铁骑人数又少。丁奉作为此次东吴出使蜀汉的最高军事将领,他当然想要看看除了这两支闻名遐迩的部队之外,蜀汉军队究竟还有什么能耐,以便他返回吴地之后好向孙权暗中禀报。
吴懿振臂高举,鼓点依令落下。一队铁甲军士已然列阵在校场当中,乃是从左军营中遴选出的两百名长枪步卒。左军营主将张翼,向点将台上新任都督吴懿遥施一礼,猛然间长枪出手,刺出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起手式。他身后那两百名军士也依样舞动长枪,辗转腾挪,一招一式间颇有章法。
两百人整整齐齐,丝毫不差。西看台上那些寻常百姓们只图个热闹,不了解其中关键。东看台上的丁奉和蜀汉将领们则大吃了一惊。原来,校场中张翼和麾下军士所操演的,乃是一种十分繁琐的步战枪法,虽然实用却极难练成。从前到后观看下来,丁奉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暗道,若是真的到了战场之上,这两百个军士凭着手中枪法,或许能抗衡一支近千人的敌军也未可知。他心里不明所以,那些蜀汉将领们却早已心中雪亮,这两百人自然是老将赵云花费心血亲自训练出来的步战精兵了。虽然眼下只有区区二百军卒,却个个都能以一当十。若作为小股突击部队,必将成为左右战局的一支奇兵。大伙儿心里感念赵云,为此都激动不已。
左军营依法使完了三十六式赵云亲传枪法,便列队退出校场。随后进入校场中央的,乃是前军营主将马岱以及麾下一百名西凉铁骑。西凉铁骑名震天下,曾经跟随勇将马超对阵曹军,结果杀得敌军尸横遍野,几日之内,连破曹操麾下夏侯渊、曹洪、许褚、李典等数名大将,就连曹操本人一向引以为傲的虎贲中军都被攻破,逼的他割须弃袍才在乱军中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从此,西凉铁骑一战闻名,力压曹军虎豹骑,成为天下第一精锐。
目 录:最后的汉歌 第一卷 暗涌 全目录
如果您喜欢这部关于三国的小说,喜欢后英雄时代的人生百态、生死搏杀,您可以关注作者,或者简单地点个赞以示鼓励。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