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没有百货公司也没有商场超市,村里人要想买卖东西就需要赶集。
板城村的大集是逢五逢十,也就是五天一集,因为村里没有别的热闹,逢集这天四里八乡的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或买或卖或者不买不卖只为凑个热闹。
如今商场商店鳞次栉比,人们早已过了离开集市就无法交易的时代,但是集市这种社会却并没有消失。
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昨天我刚到家,母亲就兴奋地说:“明天逢集了,我们去赶集吧!”
虽然很想说:“不是有超市吗?随时都可以买东西。”但是看到母亲的高兴劲儿,还是答应了。
今天一大早,母亲就叫我起床,我嫌冷等到九点才肯出门。
集市上人真多啊!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
为什么超市商场这么方便,还有这么多人来赶集呢?
仔细看看,集市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最关键的新鲜,好些东西都是很多年未见的。
来到卖钢丝面的小哥前面,我就走不动了。
有人问指着那黑色的面条说:“这是高粱米面的吗?”
小伙子赶紧回答:“是啊!是啊!纯高粱米!不掺一点儿白面。”
我不禁掩口而笑,过去白面是稀罕物的时候,谁敢这么说,现在高粱米成了稀罕物了。
钢丝面在过去的农村可是好东西,那属于粗粮细作!对于天天吃棒子面的我们来讲,赶得上现在的海参鱼翅。
再往前走,来到卖年干粮的摊子前。
所谓年干粮就是过年才做的干粮,现在日子好了,天天都能吃到。而且小车推着,放在各种筐里粘豆包,煎饼,粘饼子,粘糕,烙糕,看着就有感觉,哪一种都喜欢,哪一样都想买点。
“粘饼子不用买了,这个咱们自己可以烙。粘糕,豆包咱家没大锅,做不了,你可以少买点。”母亲见我什么都想买的样子,赶紧拦着。
再前面遇到了几个卖羊杂的摊子,这种东西也许只有我们承德有吧!天寒地冻的,买点羊杂汤一煮,满屋都是暖暖的味道,再配上吊炉烧饼,那真是人间至味。
“唐三营豆片。”我惊叫一声就凑了过去,摊主笑呵呵地说:“我刚来,今天早上做的豆片,还热乎呢,你尝尝。”随手揪了一块儿递给我,我也没客气,放嘴里一嚼,真是那个味道。“来一斤。”
来到卖杂粮的摊位前,母亲上前问小米多少钱?是不是今年新米?
老板立刻热情地说:“五块钱一斤,都是是新米,回家你尝尝,如果不是新米不要钱。”
“现在小米可比大米贵,大米五块钱两斤。”母亲一边说着,一边还是买了两斤小米。“原来在老家种地的时候,谁想到有一天小米会比大米贵!”
前面的南国梨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目光,“随便尝,细皮的,两块钱一斤。”摊主冲着我高喊着就递过一个来,我咬了一口,又脆又甜,忍不住买了五斤凑十块钱。
看看手里,已经一推东西,母亲警告我不要再买了,再买就拿不回去了。这时候,我看见了猪肉摊子。
这猪肉肥膘就有五指厚,虽然我不吃肥肉,但是我也是知道最好吃的肉是肥中瘦。这种猪在城市你是不可能看到的。城市的猪都是瘦肉猪,吃饲料长大的。
“买两斤吧!”我忍不住对母亲说。
“家里冰箱里还有。”母亲拦着我。“你不说超市啥都有,怎么一到集上啥啥都想买。”
我只好呵呵笑了。
陪着母亲去赶集,还是小时候的感觉,还是我要买这买那,母亲不让。区别是,这一次无论买什么都是我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