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德满老师推荐的读书清单,我选择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一是认为这本书的名字起的特别好,很正能量;二是好奇作者的一生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他有“活出了生命的意义”的这种感慨。伴随着期待与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初版于1946年,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弗兰克尔是德国犹太人,精神病医生,学者。1942年被纳粹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来辗转囚禁在其他集中营,侥幸大难不死,服了三年苦役,期间妻子和父母都被杀害。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段炼狱般的痛苦,重获自由以后,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他把狱中经历提炼成这本小说。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任何长篇大论的道理,都比不上一个好故事。看过这本书,还可以说任何晦涩难懂的理论,都比不上一个好故事。这本书曾经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因此它也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一版再版,弗兰克尔两次增补,主要是加了他在意义疗法方面做出的总结。本书以集中营的经历为第一部分,其回忆录画面感极强;以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为第二部分,其文字深入浅出,来探讨生存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两部分共同加强了该书的可信度。
作者哈洛德·库希纳曾评价这本书:如果在一生的阅读体验中,能够拥有这样一本书,它其中的某个篇章或者包含的某种思想不仅能够触动您的灵魂并且能引领它与之共舞,甚至改变您的日常生活与命运,那这样的书您一定要常常翻阅,并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呵护。《活出生命的意义》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写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关于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记录数不胜数,这本书在众多资料中脱颖而出,因为它既是作者个人的痛苦体验,也是一个医学研究者的观察总结。弗兰克尔从文章一开始就说他要写的故事的焦点不是有关集中营的恐怖遭遇,而是一些小的磨难。他只想回答一个问题:“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反映在普通囚徒的思想中的”。他的观察对象,是包括自己在内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囚犯,以及他们对环境的反应。
这本书中最令我着迷的,是作者立足自己的内心,极力诚实不欺;同时又以医生的专业冷静态度,超越当时严酷的环境,不自怜不抱怨不倾诉。这种态度,既让人感到他坚韧的内心和不屈的意志,也让人充分明白他的艰难处境,他无须倾诉,感情已经丰沛淋漓。文章的表现手法也非常高超,既通俗又晦涩,是悲观性的乐观主义。
弗兰克尔的书中没有直接回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但他在“生命之意义”一节中写道,“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生命向人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其实,我们穷极一生不过是在回应生命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看起来多么晦涩难懂,无论它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喜悦与悲伤,只要活着,我们就必须担负起自己的生命责任,而唯有鼓起勇气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才能活着。同时他的意义疗法给出了三种方法来让我们自己发现生命的意义:去经历挫折;去爱;去面对苦难。
这三种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生:即去爱别人;一个是死:即经历挫折,遭受苦难。经受过纳粹集中营炼狱般的折磨,弗兰克尔所体验的死的层面要远比常人深刻。这里他更着重的描绘了痛苦和受难这个过程本身对人生的意义。他提出了“悲剧性乐观主义”的观点,即如果人生的痛苦苦难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一场悲剧,那么也应该乐观的去面对。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认为只有一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了价值,那么他才会被赋予意义的光环,人们更愿意承认生的层面的意义。但是,死的层面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我看来,吃苦是为了爱自己,不经历深刻的痛苦就无法体会生活的意义。在作者的文章中,他也这样写道:“生命就是痛苦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吃苦。”“经历过磨难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苦难是精神的拓展,是心灵的修炼。”虽然其言语不乏有些绝对,但可见作者对死的层面的意义的认可。“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很多事情有时超出了我们选择的范围,我们只能面对。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这个选择很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尊严。
书中第一部分有一段文字描述让我印象深刻:“我还想提到关于我们究竟能忍受多少痛苦的一些惊奇发现:在这里,我们无法刷牙,且严重缺乏维生素,但与以前相比,我们的胃变得健康多了;半年来,我们穿着完全失去本来面目的同一件衬衫;有时因水管冻结,我们许多天无法洗漱,甚至身体的局部擦洗也不可能,劳动后的双手肮脏不堪,可手上的疮和擦伤从不化脓(除非有冻疮);再如,一些人原来睡眠很轻,隔壁房间一丝微弱的声响都有可能搅得他彻夜难眠,而现在即便是与相隔几英寸、鼾声如雷的其他囚徒挤在一起,他们也能安然入睡。”这里大概照应的书的第二部分“苦难之意义”吧,即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继续生命的力量,不能使我们死亡的会令我们更加强大。“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那时重要的是,能够见证人类潜能的极致,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作者在悲观的环境中产生了乐观的感情,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不能直接获取幸福,也不能直接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总是伴随着意义而来,但幸福也不是目标,而是某个理由所产生的结果。所谓的理由,就是你找到生命的意义,并运用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为此努力。但是生命的意义还需自己去找寻,别人给不了你答案,只有自己切身体会领悟到的才能长久坚信。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类人知道要去追求意义,去探索价值,去活出自我,所以他们是成功的。生命的意义,是我们面对每一次生活事件作出的选择。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最终构建了我们一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曾说:“在极端的环境中,人的差异性更大。”事物相互决定,而人自我决定,悲剧性的乐观主义就是:世间很糟糕,但如果我们每个人不竭尽所能,一切会更糟糕。人们就是应寻找此刻的意义,然后串联成自己的生命路径。人的一生,物质上的功成名就比不上精神上的积极丰满。我们应该照管自己的丰盈谷仓,而不应只盯着剩下的残株败梗,不应怕自己人生的日历越来越薄,而应在撕下的每一页背后写下生命的摘记,凡存在过的,都是珍贵并且永恒的。我们应自由而有尊严地活下去,为这唯一不确定的未来,为了每一个做抉择的瞬间,为了回答生命的询问。
整本书读完后,才觉得自己活过的人生部分还太浅薄,没有经历什么大的痛苦和磨难,也从未真正思考过苦难带给人的意义。幸好,趁我还年轻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还不算太晚,我深深受之启迪,并且也得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拙劣的见解。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过程。对于每个渴望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人,对于每一个不甘于平庸、不甘于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对于每个努力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唯一怕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