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这一首歌敲打着多少人的心扉。
今天近距离接触到两个老人,很自然地让我联想到当我老了,牵扯着内心深处对养老的朝思暮想。没错,我用的是“朝思暮想”,是它的本义:期待,并不是什么反语。因为我好像总能从老人们的眼神里能看到某种我想看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说不上来,只是看到了心里非常地舒服,令我油然而生一种淡然、释怀的心情。
其实在店里,每天都能遇到好多老人,之所以想说说,我想更多是因为想养成多多记录的习惯。想起一件事,想做一件事,不违背务实的情况下好好去完成,想珍惜这样的状态。
第一位老人,六十多岁,梳着两边辫,头发应是齐肩长,所以辫子在一个三瓣时就折裹了进去,她衣着得体,看上去是退休干部一族的气质。进店里来后,刚开始没怎么想理我,也不知后来是怎么地就和我没完没了地畅谈开了。
她和我说起她几年前独自一人在广西贺州的姑婆山深山里呆了两个月。她痴迷于那里的一个山洞里的一股从山底冒出的温泉水。为了每天都能泡一泡温泉。她在附近的村庄租下村民的一间房,但她又非常害怕,一个人悄悄去泡温泉总是会有点鬼祟的感觉,她还觉得这世代村民也并非都淳朴,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她故意一身邋遢样呈现在那个世界中,称自己是为了养病,不过事实也如此,她患有心脏病。她和我描述时,非常兴奋,回味无穷,我能感受她内心中在雀跃欢呼赞美着。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她,这绝对不是恭维。然后她像是大受鼓舞,继续兴致勃勃,讲到她曾为了山茶籽油,在山民家里住着,帮着晒山茶籽,直到榨好了油,才肯离开。
…………
当我老了,我能如她一般吗?为所痴迷的来往,虽然也害怕着一个人力量的有限,但努力克服住恐惧,因为深知,有些痴迷,有些心动,相对于漫漫人生路是显得那样寥寥无几。
第二位老人,是附近的一位阿婆,三年前就知道她这么一个人,2013年年初一上班时看到人行道上的一排排木棉花就是她的杰作,猜测应该是本地人,目测七十多岁,她还是一位拾荒者。她头上盘着围梳,消瘦长脸,这点很像我奶奶,所以第一次见她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今天她和另一个阿婆一起进了店里,两人有说有笑,给的第一感觉她们是闺蜜。她的“闺蜜”,看上去应该比她小,穿着打扮各方面都算时尚得体,尽显她的土气与苦命。她不识字,也不懂普通话,白话说的也很难让人听清楚,就算对方也是广东的。想要淮山铁棍,“闺蜜”翻译告诉她价格,她便犹豫了,然后放下了。后来“闺蜜”买了一大堆食材,比较重对老年人来说,大家都是街坊四邻,可以送货,可是,她说了一大串话,没听懂,但是意会了,她说她来提就好了,不用麻烦送。接着“闺蜜”说道木棉花阿婆身体比她好,每次如果一起外出购物,都是木棉花阿婆帮忙拎东西送她到家。
每次见到还在辛苦劳作的老人,很顺其自然就想到这也许也会是我的归宿。奇怪的是这样想时心情不是失落或是恐惧,而是一阵舒心的自我笑点。在木棉花阿婆和她“闺蜜”一起谈笑的那刹那,我还原着当下的我和朋友出去逛街的场景,神一样的雷同,我的朋友是“闺蜜”,我是木棉花阿婆那边的。接着,我的眼前又出现了多年后我与朋友们一起逛街,值得歌颂的我的始终如一啊。听懂这段话的,便是了解我那对于现代文明来说显得卑劣的习性。
当我老了,我也许会很颓废,我也许很憔悴,也许会是一段悲惨境遇的老年时光,那我要拾掇起一路的木棉花,与阳光分享花香四去,与红花融进懒散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