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自信的我,却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文字能力没有信心,也确实不是很好。最近糟糕的状态达到了极致,就怕一个字下去,词不达意,或者用错词。以前在FY工作的时候,写PJS都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综合部门工作,经常要写信息宣传,还要写领导讲话稿,这是自己最大的短板也是心病。所以,现在“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一直以来,语文成绩都不好,高考数学132,英语120多,语文才100多一点,文综最差。现在回想起来,和自己基本不看课外书有关。从小我就是一个野孩子,爸妈都是农民,每天山上田里,哪有什么亲自阅读啊,培训班啊,更何况他们也都是小学都还没毕业的,只要能吃饱就行了。虽然我成绩一直还算不错,但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看的课外书,估计20本都不到。记得一本《消失的地平线》我看了一学期都没看完,每天睡之前说要看书,然后其实催眠,一下子就睡着了。直至现在,室友们还非常清楚的记得我看《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的场景。
所以说,有输入才有输出,确实是这样子。阅读量大了,思维就会开阔,词汇就会丰富。10000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在我看来其实并不矛盾,相反,还需要两者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效果。1万小时定律说的更多的是输入的过程,刻意练习我认为更多的是输出的过程(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有一定的输入量以后,再进行输出的刻意练习,那么基本上都能出较好效果。
现在的机关部门,得文字者得天下。码字是一个辛苦的过程,脑细胞要杀死好多,没有人天生会写材料,有时候逼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且笔杆子注定是要加班的,基本上材料都是在晚上写,白天人来人往,根本没时间空下来写。写材料还不能放松,不能停,一段时间没写了,水平就下降了。
于我而言,文字能力还是要不断加强,补齐短板,就把简书作为我的阵地之一吧,虽然与单位的文字材料相差甚远,但最起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多练习,总会有成果的。要写好材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不断的积累,要看你对自己够不够狠心,能不能静下来,慢慢琢磨。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定用心,肯努力,一定可以。
结论:阅读要从娃娃开始抓,码子要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