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听到雨打窗棂,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
起身,下床,扒开窗帘,努力寻望,见只是濛濛细雨,心随之踏实了不少——预报中的台风、暴雨并未来啊……
转身,上床,躺下,却睡不着了,那雨打窗棂的声响愈发清晰了……
听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雅兴,关于雨的古诗词更是比比皆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将无知亦有知,无情亦有情的春雨写的生动跳跃,仿佛春天的精灵一样,让你想不喜欢都难。
“今年夏雨足,不复忧螟虫。”陆游看到夏天雨水充足,就再也不用担心虫蝗灾害了,因为丰收在望了啊!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听雨竟然“听”出了一种别样之美,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下车占黍稷,冬雨害粢盛。”李绅作为“悯农诗人”,那种关心底层农人的感情与呐喊,表现的何其直接而强烈。
而宋代的蒋捷却以一首《虞美人•听雨》写尽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的欢乐恣意,中年的愁恨坎坷,暮年的萧索落寞,仅以一个“听雨”为线索,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起伏跌宕的一生,凸显了其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便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此时,雨还在“嘀嗒”“嘀嗒”地响着,而雨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么几次,也就越发清晰起来
——那时,母亲还健在,哥哥与我也都还在老家上班,家里尚有几亩薄田。连日的干旱,使地里的向日葵光蹿个头,以至于一人多高了却无法施肥、耠青。
终于,一场大雨后,在母亲的执拗坚持、带领下,我和哥哥没法,无奈中顶着阴沉沉的乌云,用自行车驮着尿素下地施肥、耠青。地离家远且泥泞不堪,车子和人都迈不开步,就这样在母亲的督促声中,不知用了多久才施肥、耠青完毕。
只记得当时虽然穿着长裤、长褂,但向日葵实在是太高了,脸、脖子、手腕、大腿,都被繁茂的向日葵叶子划得通红,火辣辣的疼。而我心底当时的想法是: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心愿,省的母亲唠叨了;同时,越发想把这点破地早日送人才好。因为,忙活一年下来,也不准剩个三瓜俩枣的,忒累人。
——2001年底,随团去上海参观学习,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出远门,一路的风景使我兴奋不已,感觉看啥都新鲜。
晚上七点多,大巴车在高速上跑着,窗外是濛濛的细雨,稀疏的村落,零星的灯光,特别是那村落房屋的建筑风格,与我们北方截然不同,更令我好奇不已。
蓦然间,便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先生所表现的那么一幅恬淡、幽美的乡村画卷,竟然在此次出行中得到了印证。
同时,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也浮出脑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凄美的意境,渺茫的希望,既实又虚,朦胧恍惚,令人回味,催人遐想……
——2001年夏,每天骄阳似火,天旱不雨,大家跑的最多的新闻就是抗旱,抗旱,抗旱。县里开会研究抗旱,职能部门研究抗旱,镇、乡、村研究抗旱。抗旱,成了全县上下当时工作的第一要务。如果哪天有点阴天或掉点雨星,则成了人们的一种无限期冀与莫大幸福……
就这样,我每天扛着摄像机,在县里和各个镇、村奔走着。
有时,站在田野里的堤埝上,放眼望去,太阳火辣辣地俯视着大地,没有一丝凉意,那可真是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整个田地也是白花花的一片,那一棵棵禾苗被阳光蹂躏的没有一点生气。惟有那树上的知了,不知是被热的还是本性如此,没完没了地拼命叫着,更增添了人心中的压抑与烦躁。
可就是这样,地里还有那么多农人在辛勤地耕作:有的在给禾苗除草,有的干脆从河沟里挑水或拉水,然后一棵棵地浇灌禾苗。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掉进土里,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汗珠子摔八瓣儿”;后背更是精湿,紧紧地贴在身上,有的衣服上都泛起了一层厚厚的白茧,硬梆梆的……
此时,我才愈发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同时,也对“靠天吃饭”与“人定胜天”的观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嘀嗒”“嘀嗒”的雨声,还在执着地敲打着窗棂。
天,似乎亮了点;雨,似乎小了些;而我的心,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自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浙江省以来,就一直是我国气象新闻的焦点。
“利奇马”以超强台风的强度登陆我国浙江省温岭市,刷新了记录,成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第三强烈的热带气旋。
目前,“利奇马”在浙江省已造成22人死亡20人失踪,近500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5.7亿元。
此时,我的朋友圈已被台风“利奇马”刷屏。
其实,这几天,我也时刻关注着它的动向,每天安排、转发、推送它的最新消息,目的是一方面给居民群众提个醒,注意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在暗自祈愿它就此偃旗息鼓,罢兵止戈。
因为,它所带来的“雨”,既不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灵;也不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缠绵;而是“溪流暴雨涨江同,咫尺西邻信不通”的狂暴、肆虐……
毕竟,人在大自然灾害面前的抵抗能力,显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微不足道……
“嘀嗒”“嘀嗒”,窗棂一直在响,小雨一直在下……
于是,我双手合十,暗自祈愿——
愿尘世间的每一场雨,都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般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