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 DAY.09】
我谈不上是一个戏迷,偶尔会听一听戏,专程看过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专业的毕业大戏,抢过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票,看过人艺上演的“女武松”裴艳玲的唱念做打,仅此而已。
不过,对于这个行当,我还是颇有兴趣的。
我不太喜欢“戏曲界”、“曲艺界”这些个称呼,这些称呼让我感觉那些台上华丽的人们与贩夫走卒都是平起平坐的三百六十行之一。一直以来,我都固执地更喜欢“梨园行”这个称呼,更喜欢用“角”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行当里面的人物。
蛮喜欢陈凯歌电影《梅兰芳》的前半段,初出茅庐的梅兰芳和十三燕斗戏的那一段,并不完全因为“肩扛第五代”的王学圻老师and达康书记吴刚的精湛演技,更多的,是喜欢陈凯歌在这一段之中对于梨园行当的描述,台上的唱念做打是假的,台下的明枪暗箭是真的,国人被金庸的武侠小说和香港的动作电影所误导,以为以前的古人都会武功,各个飞檐走壁的,开门即是江湖。其实徐克在《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曾经假借外国人口说过:“你们总是在说江湖,你们口中的江湖到底在哪?”
在我眼中,清末民初的梨园行,真配得上是江湖这一说。一如晚清画师沈蓉圃于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同光十三绝》图,如同一张江湖高手名谱般耀眼。
无论你是不是戏迷,我想只要是中国人,梅兰芳这个名字就不会陌生。就如同金庸小说之中的郭靖,在他所处的时代之中,他未必是天资最为聪颖的,不过却一定是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不过,鲜有人知的是,曾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梅兰芳,在生前却拒绝进入八宝山,而是选择了北京西郊的万花山。这其中还有一段温婉的故事。
据说,万花山的墓地是梅兰芳生前自己选择的,此地风景优美,更兼暗合梅先生的字号“畹华”,因而在1929年原配夫人王明华去世后,梅先生亲自选址葬于此。建国后,梅先生曾与福芝芳在此散步,梅先生要求百年之后将自己葬于此,而福芝芳说“您老百年后还不是被请进八宝山革命公墓。”闻听此言,梅先生说:“我如进了八宝山,你怎么办呢?”福芝芳顿时泪如雨下。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先生在京病故,人民政府予以国葬礼,天安门和新华门均降半旗志哀,并决定将梅先生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瞿秋白墓旁),而福芝芳当即表示梅先生生前要求把他安葬在万花山自家私人茔地,与王夫人合葬,周恩来总理尊重家属意愿,此后1980年1月福芝芳去世,也合葬于此,这才有了今天的梅氏墓园。
梅兰芳先生墓碑,高2米余,汉白玉质地,洁白无瑕,碑上有梅先生秘书许姬传手书的“梅兰芳之墓”五个大字及生卒年份,整个墓碑端庄大气、工整平和,据说许姬传在书写墓碑前曾反复思考梅先生的称谓,觉得“大师”等头衔反而不及形容梅先生人品及艺德,故而最终仅书五字,这份气度,让我想起乾陵的无字碑。
我在2007年,曾去梅先生墓地探访过一次,十年后再访梅氏墓园,突然发现梅先生墓前有两座新墓,细看,原来是梅先生的一双儿女梅葆玥(2000年去世)、梅葆玖(2016年去世)两人的墓,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梅先生一生曾娶妻三人,分别是(正室)王明华、(侧室)福芝芳,另曾与著名女老生“冬皇”孟小冬有过一段婚姻。王明华与梅兰芳共生一子一女,均早夭。福芝芳与梅兰芳共生五子四女,不过只有四人长大成人,即梅葆琛、梅葆珍(绍武)、梅葆玥、梅葆玖。有意思的是,可能因为梅葆琛、梅葆珍(绍武)两位未入梨园行,故而其墓并如梅葆玥、梅葆玖墓般在梅先生墓前并立,而是在梅先生墓后面二层的环形走廊中,与秦梅氏(梅先生的姑母)、梅竹芬(梅先生父亲)、梅巧玲(梅先生祖父)、梅雨田(梅先生伯父)、福苏思(梅兰芳岳母)五墓别列。并且两人在两侧分别拱卫中间的五位长辈墓。
梅先生的墓地多处以梅花作为装饰,显得质朴无华。
不过,作为一处近现代颇有特色的名人家族墓葬群,又是中国戏剧史上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的墓葬,仅仅为区县级文保单位,还是让我有点匪夷所思。
最后再写一点孟小冬,这位奇女子也确实值得一书。
电影《梅兰芳》中,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激动地对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说:“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而最终让孟小冬离开了梅兰芳。不过,现实生活中,孟小冬与梅先生的婚姻可谓波澜壮阔,1927年,孟小冬嫁与梅兰芳,珠联璧合,天造地设地般配,到1930年两人离婚,报章之上大作新闻,也让人感慨不已。梅孟两人无子女(近年有传孟小冬女儿、同时也是师承梅先生的杜近芳是两人的女儿)。和梅先生离婚后,孟小冬后接受了上海王杜月笙的追求,不过两人并未举行婚礼,1950年杜月笙移居欧洲时要孟小冬随行,孟问杜“我跟你去算什么?”两人旋即举行婚礼后移民欧洲,不过第二年杜月笙即病逝,此后孟小冬移居香港,1967年移居台湾,1977年因病不治逝世,其墓地位于台北板桥佛教公墓,而杜月笙墓虽也则位于台湾,不过在台北夕沚,与其四姨太合葬。一位奇女子与近代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有婚姻,却最终落得孑然一身无人同穴,也是凄凄,让人不慎唏嘘。
另外再讲一个小八卦,据说当年陈凯歌导演说服章子怡来出演孟小冬这个配角的时候,曾经许诺,今日你演一部《梅兰芳》中的孟小冬,来日我再还你一部《孟小冬》传。不过好像就没有下文了。
PS:
这篇文章本来想写京郊万花山下长眠的数位梨园行名角,不过写作过程中发现篇幅难以承载,故而将规模最大的梅先生墓单篇介绍,下篇再介绍其他几位大师的墓。
关于万花山的梨园群英墓葬,我觉得颇有意味,他们生前互相提携又明争暗斗,故去之后又选择了同眠京西万花山麓,或许这样在地下也并不孤单吧。
只是而今,戏曲已然变成国粹,梨园行早已式微,恐怕很少有人在意、关注,更别提那些逝去的老先生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