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书名《精进》的时候,我心里是充满了熟悉感的。无他,每天拜忏时听的《礼佛大忏悔文》里有好几尊与精进有关的佛名,所以,我其实一开始就蛮好奇书到底写了什么。
精进在佛学中一般表示努力向善向上,与放逸相反。也即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故也名为不放逸。如果这样理解,其实也能说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想要认真过完一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人该如何做才能真正过好一生,怎么能找到自己的行为指南与行动方向,成为厉害的人仅仅只是最终的结果之一罢了。
我看了好久才终于把书大致看了一遍,很多地方都需要仔细思考慢慢揣摩,最终才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只啄木鸟,众所周知,啄木鸟其实是一种相当专注的鸟,一直在寻找大树中的虫子,找到以后就不停地啄啊啄,最终找到树中的虫子又开始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某种意义上,其实很像作者所描述的该如何过好这一生的模版。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能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其实就算幸福的。
全书围绕“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这七个主题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考过程。能从书中看出作者是个明显的学术派,行文之间非常严谨认真,没有一丝佻达的气息,所以,说实话看起来也并不很轻松,需要完全跟着作者的思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如果有哪里跳线了,就只能重新来过。也能看得出来作者看过的书非常多,每每引用的时候都会明确标出来处,让人有因可循。发愁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的人其实可以看看这本书,从这本书里能看到更多的书,从而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读书计划来。
1.
在时间这个主题里,首先要建立一种对时间郑重的态度,即不迟疑不敷衍不摇摆,认认真真的对待当下的每一件事,把这种郑重的态度对待所做的每件事,从而养成这种郑重的好习惯。
第二则是要有自己的五年计划,一两年时间太短,十年又太长,五年计划一般对于个人而言往往意味着将进入下一个维度。询问自己五年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怎样工作来生存,想拥有什么样的技能,想结婚或者继续保持单身等等与自己有关的问题,在纸上写下来这些问题,认真的思考起来,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五年计划来。等到五年以后再看看,那个时候再继续建立自己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第三,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自己去做?眼光要放长远,不要仅仅为眼前的小利而迷惑。多做高收益值且长半衰期的事情。比如学会一种思维模式,寻找到自己的真爱,积极和优秀的人对话。而要少做那些看起来高收益值却短半衰期的事,比如,心情不爽就不干正事玩一下午游戏或者是看一下午小说,追那些肥皂剧,花很多时间买一件仅仅只是当季流行的衣服等等。
要多做长远看来都有用的事,而不仅仅只是愉快一时和当下的事。更多时候,要能为了长远的发展而放弃近期的所谓的快乐。其实这还真的蛮难的……
2.
在学习这个主题里,作者认为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会让人更积极主动也更能收获到答案。拿看书来说,在看一本书之前,先问问自己,作者是谁,他想表达什么,他是如何去表达他的主题思想的。通过阅读目录以后,问问自己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每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在读完后一一回答自己的问题,要比盲目的看书有效得多。
对于学习者而言,要明白自己是处于了解还是知道的状态。了解只是单纯对材料信息有浅层的认识,知道则是已经探寻到知识的本质缘由,无论被问到常规还是非常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学习就是要让自己达到真正知道的状态,挖掘深层的原因,让自己不肤浅。
3.
在思维这个主题里,作者提到的关于写作的主流标准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引用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写道:“好的写作秘诀即剥离每句话中的杂质,只留最纯净的部分。每个无用之词,每个在动词已表达相同意思的副词,每个使读者不知在干什么的被动语态结构,这些削弱句子力度的掺杂物……”
表达本身就是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唐诗里贾岛关于推敲二字的纠结,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绿字是否能更换为到或来等字的揣摩,其实都让我们明白,古人是如何严肃对待字与句的小心斟酌使用的。我更关注的则是文章该如何去写,怎么样能让自己的表达能力更精准,观察更细致。书中173页有说到福楼拜让莫泊桑用一句话描述一个行人的练习,也即用简洁的话表达丰富的内涵。看到这里真的是忍不住想赶紧练习练习啊。
其他部分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应用的地方,没写出来并不代表内容不好哈。
总体而言,这本书真的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一本书,作者很严谨,写的内容很严肃,要是带着一点点玩笑的态度去读的话,实在是会读不下去的,这个我尝试过了。
所以对于精进这件事情,不要企图一天吃个大胖子,只要每天都秉持着这样想精进的态度,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行进,每天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进,方向对了,最后都能走到目的地。作者就是把他认为与精进有关的那些"善法”全然写出来,对于想要进步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人,不妨拿起这本书认真读一读,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执行下去,相信会有自己的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