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房产,像极了股市的6000点,这里不缺故事。
在帝都学习生活了15年,房地产的兴盛,价格的飞蹿,不寒而栗。
这么多年,经历了种种世上最严格的限购,五年纳税有资格买房,20%的房产增值税,二套房购买资格,通州区的限购政策,诸如此类,却仍旧逃不过一个涨字。
记得对房价最初的概念来自八宝山对面的远洋山水,当时大概是2006年左右,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期的开盘,偌大的广告牌上是八千多的报价,那个时候,对于还在读书的我,在近西五环的地方,这个价位已经觉得要疯了。
受奥运会的刺激,帝都的房产着实涨了一阵子。当时的石景山政府周边还没什么配套,最大的购物场所就是华联商厦,周边全是首钢的家属区,新开盘的房子一万六七的样子。周边有朋友陆续买房,因为刚工作,拿不出钱来,加上感觉房价这么高,会降价,就一直观望。直到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房价降了一些,十一学校的某新开楼盘价格在一万出头,而朝阳区我所知道的万科公园5号,金地国际报价都在一万七八左右。当时各路砖家都在看空楼市,谁知道出了个四万亿,于是房价就这么报复式的涨起来了。在各种故事里,到处都是抢房子的人,抱着10万元的定金,直接拍在桌子上,签约时临时加价的,签约后毁约的,那年开始,我开始注意房子了。
没钱仍是最大的问题,当时有朋友建议,先去燕郊置办一个小房子,首付估计也就几万,慢慢再往城里换。这个建议就这么被我自动屏蔽了。于是,我看到我的同事,大学的时候在回龙观买了小一居,从那时候的远郊经过了三次换房,换到了东三环的90+的房子。
去过房山,关注过通州,房价越来越高,工资永远都跑不过CPI,每年的平均收入一出,绝对是拖后腿的那一族。
错过了2009年,2012年,错过了朝青板块,买房这件事已经成了缘分。
永远都有人希望房价暴跌,这些年的经历,政府的各种调控,越来越看不懂。
2014年上半年,感觉街上的房产中介又多起来了,一直想着再去看看房,拖了好久,直到国庆期间去昌平的大学城看了看,均价一万七左右,后来又去了大兴一个新开盘的公寓看了一下,六环以外,均价一万九。后来因为其他的事情,买房的事情又被耽搁了。2015年年初,去开一个地价的会,才发现帝都的楼面地价已经3万+了,内心是深深的崩溃。整个2014年,拿地很热,楼市偏冷,自感,似乎又要涨起来了。决计再去看看房子吧,因为过年,因为两会,因为出差,原本打算两会过后就去看房的事情一直拖到了六月初。
如果不是因为帝都的公积金贷款可以到120万,如果不是网上放出了北京市政府往通州搬迁的消息,如果不是单位加房租逼着搬宿舍,估计我还要再继续拖下去。这,似乎是因缘吧。
看房,是件很沮丧的事情,因为总在不停地提示你,钱不够,钱不够。
之前,因为在网上看了一阵子,预算范围内的房子,考虑到交通等因素,选择的范围基本还比较清晰,中介刚好是朋友介绍的,也省了不少心。只是,那时的价格已经开始涨起来了,到了每个星期一个价的程度,之前看好的一套房子,等到实地去看的时候比前一周已经涨了20万。那位中介朋友说,如果早一个月来看房,房子还是可以选选的,现在就只能看业主的了。还有几家已经出手,另外也有一些原本要卖的房东暂时不卖了,等着更高的价位。
集中看了三天,房价随时在变,没有合适的,预算比原本已经增加了20万,要求却在不断降低,这些多出来的钱怎么来让我很发愁。那时候,中介公司都在做首付贷,就是首付款里面可以跟他们贷款,但算下来,加上房贷,自感月供不起。后来,无奈还是跟父母开口,东拼西凑。
那天应该是6月18日,约了现在房子的原房东看房,晚上七点多,进门看了一圈,简单问了几句,两分钟时间,我说,这房子如果价格合适就打算买了,定金我带过来了。当时,房东有些蒙圈,大概是觉得太快了。后来,房东跟我说,如果当时我犹豫一下,房子就不卖了。当晚签约到11点多,我付了7万定金,只是,只要房子不做完过户,仍旧是惴惴不安,那些日子,因为房价的过快上涨,宁愿付高额违约金而毁约的房主不少。好在,过户还算顺利。
房奴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收入的一半要用来供房子,加上宝宝今年出生,各种开支,心力交瘁。同学聚会,戏剧演出,这样的活动都被我推掉了,理由很简单,没有钱。以前,那个每年要做一次十几天旅行的我,现在想想都是奢望。
今年,房价疯涨,于我而言,仍是脱不掉“落魄”二字,自住的房子,如果不卖,涨跌与我们无关。怎样的开源节流倒是成了我和宝爸经常讨论的话题。
房子,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如果有稳定的住房保障制度,我愿意一辈子租房。不必把全部的全部甚至是父母的养老钱全押在一套房子上,来大幅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阵子,又有不少砖家出来说楼市要崩了,谁知道呢?倒是这十年间,房价涨了十倍,那是怎样的酸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