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的确,自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研究发现:自信的孩子更加快乐、独立,更有可能在未来有所成就。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心。但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呢?此类指导性的建议有很多,美国专家罗恩•塔夫博士的建议有别于一些传统观念。下面我们把塔夫博士的建议概括为六点并且与传统观念进行对比。
1、传统观念:多多表扬 专家们过去认为表扬是多多益善的。在充满赞扬声中成长的孩子的确可能快乐上进,但如果表扬过多,造成孩子对表扬产生了依赖,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除了父母,也许别的人不会对孩子动辄表扬。孩子得不到期待中的称赞,就有可能产生失望、焦虑、困惑、自我怀疑等不良情绪。
新建议:恰如其分地表扬 只有在孩子的确很努力地做了事情,真的值得表扬的时候才给予表扬,过分地表扬也会显得空洞、显得言过其实。表扬孩子是因为他付出了努力而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成功,要教育孩子有劳苦才有收获。比起空泛的祝贺来,这种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
2、传统观念:批评扼杀自信 专家们曾经认为批评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告诫为人父母者:“如果你不能说赞许的话,倒不如免开尊口。”这条建议受到许多爸爸妈妈的认可,因为他们小时候老被父母批评,至今仍耿耿于怀。但新的研究表明:充满爱意地告诉实情与伤人自尊心的批评是两回事。
新建议:实事求是地做出善意的评价 强强给爸爸看他准备送爷爷奶奶的贺卡,爸爸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些马马虎虎画出来的乱七八糟的线条,爸爸并没有简单地说:“太乱了,重做!”而是把强强揽在怀里,温和地说:“这不是你做得最好的,你可以做得比这好,重画一幅好吗?”温和地、充满爱意地给孩子一个实事求是的反馈,让他觉得你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这样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
3、传统观念:让孩子畅所欲言 现代社会人们都希望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许多父母鼓励孩子说出所思所想,有的甚至允许孩子说一些不合适的话,认为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事实上,如果孩子总是口无遮拦,不考虑后果,他们有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毫无规矩可言,他们也许会变得狂妄而不是自信了。
新建议:让孩子检点言行 孩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说出不礼貌或脏话时,都要坚决制止。不要为他找理由(例如:他是受到了伤害才这样的。他饿了、累了,控制不住自己了)。要告诉孩子哪些话是不能说的。这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反儿会使他懂得规矩,了解什么是底线。
4、传统观念:给孩子绝对的选择权 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发言权可以增强他的自我意识,培养决策能力。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实际生活中往往很难把握尺度。现在很多父母就发现,他们在很多事情上要听从孩子的安排,围着孩子转了。
新建议:只在一定范围给孩子选择权 事实上,生活并不提供很多供我们选择的机会,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你有时是无法选择的。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学会正确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即使问题棘手也要学习处理。如果你允许孩子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发言权,例如:什么时候去上学,饭前是否吃零食,看什么电视节目……你这不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而是培养孩子的权利欲。
5、传统观念:需要把一切对孩子解释清楚 有观点认为父母要向孩子解释让他们做某件事情的原因,认为这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你不能只是武断地指挥孩子做这做那。但是,即使是最棒的父母,在解释某件事的重要性时也可能会卡壳,这就有可能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还会使他产生焦虑感。
新建议:无需件件事情给予解释 有时你会遭到孩子的抵制,“我为什么就非得要做呢?”这时就可以告诉他“因为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我要你这么做。我们以后再讨论。”这样就等于告诉你的孩子,有的时候即使不理解也要去做。当然要避免过分冲突,可以让孩子进屋安静一会。孩子最终会明白你的要求是正确的,他可以信赖你,因为你知道什么对他才是最好的。
6、传统观念:孩子会的越多就越自信 这个观念认为,孩子越早开始学习,就越有可能成材。于是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就迫不及待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一些孩子的时间被各种班占得满满的。
新建议:不要让学习侵占享受亲情的时间 孩子如果参加太多的活动,就有可能只是蜻蜓点水,不能扎扎实实地学好。而且孩子参加的学习班太多,父母就要跟在孩子后面,紧紧张张地接送、检查,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共享生活。无情地剥夺孩子的一切自由时间容易使孩子焦虑,与父母疏远。因此让孩子少学一点,给他们一些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变得轻松亲密。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一个自信孩子成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