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日记
01
这章的故事是:“9.18事变”愈弄愈大,民众抗日会的宣传也在加强,乐华父子因故去上海,谁知第二天就爆发了“1.28事变”,他们滞留在上海,那几天他们日夜担惊受怕,乐华通过日记详细记载了整个经过,并且托一个逃难回来的亲戚给大文带回了一封信和那几天的日记,日记后来被刊登在《抗日周刊》上。
02
节选一段:
一月二十九日
昨晚大约在十二点钟左右,舅父忽然叫醒我们说:似乎有枪声,大家不要睡熟。我们醒了后,果然继续听见了一种比鞭炮还尖锐而沉着的声响。父亲和表哥都说的确是枪声,看来已经开火了。呀,竟免不了要接触!心里不觉感到一些恐怖。隔不了几分钟,枪声竟连续而来了,并且还有机关枪的声音夹杂在里面。舅父说睡在楼上危险,应该到楼下去。于是我们就在外面机关枪声连发时,每人顶了一条被头,匆匆地走下楼去,就在课堂的地板上胡乱睡下。外面的枪声一直延续着,没有停止的时候。我们睡在地板上,除了一个还只五岁的表弟外,谁都睡不着。我的胆量素来并不算小的,可是今天晚上却无论如何不敢把头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里老是瑟瑟地抖,头上身上全是汗珠,把一件衬衫都湿透了,呼吸几乎窒塞。每当枪声稍微缓和一些或者稍为远了一些时,便把头探出被来透一口气,正在觉得略为舒适的时候,常常是一声极响的枪声把我的头又吓进被头中去。挂在墙上的钟,一点,两点,三点、四点,没有一次的敲响不钻进我的耳里。但愿天快些亮。过了四点,除了枪声、机关枪声外,又加入飞机声和自飞机上掷下来的炸弹声。飞机声,我虽则平常早已听见过,可是这样的逼近,确是第一遭,飞机内马达开动的震动声都听得十分清楚,不但机叶扫动空气的风声而已,竟可说是活像一辆汽车在门外开过。在这样的响声继续了半个多钟头后,室内忽然非常明亮,我起初还疑心是谁开了电灯,经父亲的说明,方知这是飞机里的探照灯的光线。表哥起来到床边去偷看了一下,据说,飞机低得仿佛就在屋顶上,连里边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呢。
不知道大家读了这段战地日记有什么感受,反正我还蛮紧张的,作者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阐述了对战争的害怕与恐怖,比较大道理的说教更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想当时的民众读了《抗日周刊》上的这篇战地日记,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引发共鸣。
03
在这一章里,作者并没有对如何写日记进行直接指导,而是通过乐华的三篇日记,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日记的意义,潜移默化地习得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作用和好处有很多,这里引用一段。
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很多文学大家都是从日记这一小小的园地开始耕耘,勤记不辍,最终开启了文学梦想的大门。日记的魅力在于它能让我们记住时光流水,知道过去的某年某月某日我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也能为我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可以从中随意采撷,加以裁剪,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还有,日记写起来比较随意,它可以随时记录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也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只有坚持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一定是各有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