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采飞扬
说起张幼仪,大家知道她的,多是因为她是徐志摩的“前妻”。1915年,他们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传统下促成的婚姻。致使当时在接受先进教育的张幼仪只好辍学嫁往浙江。
虽说是“父母之命”,张幼仪对才华横溢的徐志摩是倾心的,导致张幼仪一度认为追随丈夫的脚步必能同行。没想与林徽因坠入情网的徐志摩在张幼仪怀孕两月时提出离婚并要其打胎。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这足以说明心不在张幼仪身上的徐志摩是何等的无情。
看出了徐志摩的坚持,张幼仪决然同意离婚。随后张幼仪投奔了二哥张君劢,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直到要张幼仪签字离婚,徐志摩才找到柏林,也是在次子小彼得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次隔着玻璃的看望,而且对张幼仪是毫无问候。
用张幼仪的话是:“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无情的时候只因没有爱情,连对亲情都能漠视。
徐志摩、张幼仪的离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案。离婚后的张幼仪在去德国以前什么都怕;到了德国生下次子后边工作边学习开始让她变得无所畏惧。最终经历婚变的洗礼,让曾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的张幼仪成了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企业家。
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张幼仪都可以完成“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蜕变,更何况早已改革开放的现在。
在现在的社会中,有在婚姻无望时带儿牵女自杀的;有在丈夫出轨后对家庭已无眷恋,妻子心里无法原谅,却甘愿在充满硝烟的婚姻中苟且;更甚者以子女为由,抓住不放,可你曾想过无爱的婚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婚姻中,女子在遇到无情的男人时,别纠缠,既然不是良人,何不放手。放过他,更重要的是放过自己。
或许我们很难像张幼仪那样成就那么好的自己,可我们能像张幼仪那样努力成就自己。
世界那么大,何必把眼光局限在一个男人身上。当无可挽留时,把眼光放宽放远了,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并不是非他不可。当如张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