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最近看的一本好书,这是荣格派心理分析师罗伯特·约翰逊的《拥抱阴影》,副标题是:从荣格观点探索心灵的阴暗面。
『阴影』是荣格提出的重要理论,是指人心灵深处最黑暗、最沉重的部分。
同时它也蕴藏着巨大能量,如果我们能觉察并接纳它,那么这能量就会襄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流畅生动,通俗易懂,其中有几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比如阴影中的黄金,爱与权力的悖论等等。
觉察阴影、拥抱阴影,是我们达成荣格所说的『自性』,也就是自我实现,所必需经历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本书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
1. 阴影从何而来
在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没有所谓善恶、好坏这些概念的。
因而,我们的人格一开始是完整和谐的。
长大之后,我们逐渐地被植入二元对立的概念。有了正邪的概念,知道哪些事被鼓励,而另外一些被禁止。
由此,我们的人格开始分裂。
那些不被允许的部分,以及我们不愿面对的东西,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形成阴影。
2. 阴影投射
阴影是属于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是我们不愿接纳的,通常,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将它『投射』到外部。
我们投射到陌生人身上,因而造成无谓的冲突;我们投射给身边人,让亲密关系难以维系。
最可悲的情况是,父母将阴影投射给孩子,这会让孩子背上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沉重负担。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严重的『原生家庭』问题,等他们成年后,需要用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甚至又再次投射给他们的孩子。
而阴影投射最可怕的结果,就是集体无意识的阴影投射给异族,并最终带来战争。
我们一方面对战争造成的伤痛心有余悸,一方面又在继续投射集体无意识阴影。战争的悲剧,其实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难逃其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非我族者其心必异』,便显著地表明了这个心理现象。
这是不能接纳自己阴影的显著恶果。荣格认为,现代文明积累了巨量的集体无意识阴影,于是只好以世界大战这样『自我毁灭』的形式来释放。
3. 如何拒绝阴影投射
阴影蕴含着巨大能量,由于被压抑,一旦找到出口,便会喷薄而发。
当别人向你投射阴影时,你的自身阴影便会立即发现出口,大战一触即发。比如夫妻之间的争吵,事后回想时大多是由鸡毛蒜皮引起的。
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呢?
作者说,当面对别人的阴影投射时,最好的做法是不反击,闪开。
圣雄甘地说,『如果大家都秉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么这世间就全是没有牙齿的盲人』。
当然,这很难做到,但却是值得做的。对方投射给我们阴影,事实上,是在帮助我们觉察自身阴影的大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正视自己的阴影,而不让它释放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逐渐达成『拥抱阴影』,实现完整人格,走向『自性』之路。
4. 阴影中的黄金
这是本书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概念。
阴影中不光只有黑暗部分,还有宝贵的黄金。这黄金就是自己的优秀特质。
这一点,在东方社会里,体现得尤其明显。当我们被人发现了优秀特质时,通常会下意识地极力否认,这并非是源于『谦虚』,而是我们将优秀特质压抑到了阴影中。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所致。我们过于追求集体认同,过分压抑个体发展。『枪打出头鸟』,这样的古训告诉我们,不要去做出头的那一个,因而当我们竟然被发现做了头鸟,当然会惊慌失措地否认。
而这部分被压抑的特质,同样会被投射到外部,表现出来的就是『偶像崇拜』,不管是娱乐明星、政治明星还是其它各行各业的大神。
那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特质,被投射到了偶像身上,我们才会感觉安心。就仿佛把一个滚烫的山芋给抛了出去。
荣格说,要正视阴影中的黄金是非常难的。
但如果我们能够觉察到这一点,进而寻求完整而统一的人格,我们无疑会过上更加完美的人生。
5. 两性关系
在本书中,『阴影对两性关系影响』的描述是最具指导意义的。
在开始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表现得过于『狂热』。这是因为我们将崇高的、神圣的特性投射到了恋爱对象身上,我们甚至觉得可以为对方做任何事情,这就类似于虔诚的宗教信徒对于神的崇拜。
作者提出,这多少是对于恋爱对象的人格侮辱,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投射,并非对方的真实人格。
而当恋爱终于幻灭之时,之前处于热恋状态的人,才会如梦初醒,『你怎么完全变了一个人?』
只有当我们正视自己和对方的阴影,我们才能由『狂热』的恋爱步入平稳的婚姻。
然而,在婚姻之中,又将面临着最难以解决的冲突:爱与权力,作者精辟地总结到:『缺乏爱的权力非常野蛮,缺乏权力的爱平淡又微弱』。
这是一种颇具『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我想,作者要表达的是,要想维系健康的婚姻,需要我们处在圆润的中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先正视自身阴影,让自我尽可能完整,从而才能生发出包容之心,并具有牺牲自我的精神,最终达成婚姻状态的圆满。
6. 小结
这本《拥抱阴影》篇幅不长,但内涵深远。
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完整、分裂、再次完整的自我实现之路。
而这一路走来,接纳自身阴影,并利用阴影的能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
我认为这本书对每个人都是意义非凡的,希望你能读一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