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打卡 | 第 1 天
我做了一个决定,每日做书摘。
一来记录阅读时光;二来增长见识。演员张译说:“人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成长,身上的担子要扛起来。”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悟百种业。
沐浴后,我坐在圆凳上,扫视我的书柜,喃喃自语:我该从哪儿看起呢,儿子从他的座椅上站起来,从高高的书橱里拿了一本他看过的书递给我,说:就从这本看起吧。
好,我接过来,是《韩信》。他接着说,韩信有2个版本,你先看这本吧。
汗颜,我对历史知道的并不多,为了陪伴儿子成长,我们一起看过纪录片《中国通史》,还有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了解过一些人物背景,总之零零碎碎的。
儿子现在还在读五年级,历史知识却比我丰富些,这到是我乐于见到的现象。
少年韩信是韩国王室质子韩虮虱的后裔,知晓自己的身世之后,虽身贫却志远,在被邻居欺负时曾说过:“杀猪屠狗之徒,贩夫走卒之辈,又怎知我韩信之志!”
少年韩信酷爱兵法,对兵法的“疯魔”让他忘记了少年时贫穷困苦的岁月,并且在被邻居丢进河中时悟出了兵法中用兵当如水一样。
“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水,在《易经》中也有很深的象意。水,无形,人类到不了的地方水可以去,跟风一样,无形,但是却无所不至。所以韩信说,水看似柔和,却有无穷大的力量。
因为劳苦,韩信的母亲病逝,临终前嘱咐韩信“遇事能忍则忍,不与人争,自我保全为要。”这句话在韩信面对胯下之辱时给了他第三选择。
在面对屠夫胯下之辱时韩信分析利弊:第一离开是非之地,但是被恶人包围避无可避,第二用他随身携带的青铜剑一剑封喉对方,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会惹上官司,秦朝法律严苛,自己壮志未酬,若只图一时之快,为一杀猪屠狗之徒搭上自己性命,不值当,于是想起母亲的话选了钻胯。
在所有人都在嘲笑韩信时,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其《留侯论》中写过这么一段文力挺韩信。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我觉得写的特别中肯,韩信的忍耐不是单纯的逼自己不坑声,不反抗,而是他在分析了当下的情景之后,内在有强大的依托而做的选择,因为其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还有更远大的志向。恰如其少年时与母亲说的:“孩儿之志,在封候拜将,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