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祠,位于巢湖市中庙镇东侧,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淮军阵亡将土所建的祠堂,又称淮军祠。
昭忠祠由门厅、正殿、两厢组成,共30间,总体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祠宇三殿两厢,正殿为7间宫殿式建筑,梁、柱粗大,殿宽敞,是巢湖市境内最大的古建筑。
在中庙昭忠祠建立以前,苏州、无锡、武昌、保定这4处“淮勇立功”之地,均已“奏奉敕建淮军昭忠祠”。1892年,在淮军创建30周年之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向朝廷上《巢湖建淮军昭忠祠折》,奏称:“庐州为淮军创始之地,祠祀至今阙然……拟在庐州府城东南之巢湖中庙空隙处所,创建淮军昭忠祠。”此奏折很快获光绪皇帝批准,并御敕“昭忠祠”匾额。
中庙昭忠祠于1893年动工,次年五六月间竣工。著名桐城派大师吴汝纶,特为此作《合肥淮军昭忠祠祀》。其中关于淮军在当时国防事业中所处的重要性,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
……及相国(指李鸿章)移督直隶,治兵北海,淮军屹为中国重镇,天下有事,取兵于相国,相国辄分遣淮军应之。刘公名传率之至秦陇征叛回,沈文肃公葆桢又与刘公先后率之渡海至台湾御倭、御法兰西,潘公鼎新率之出广西关外战法人于越南,张靖达公树声兄弟率之北戎山西边徼、南防海粤东,吴武壮公长庆率之东过渤海定朝鮮内乱,今湖南吴中丞大澂率之北略吉林、黑龙工,周刚敏公盛波、武壮公盛传兄弟更迭随相国天津屯戍海上,而天津又间遺偏师平朝阳之盗;淮军旗鼓,独行中国垂卅年。
淮军著名将领刘铭传,为昭忠祠撰楹联两幅。
第一联:
升高以望东关,情随事迁,百战江淮如昨日;
积厚仍归南岳,オ为世出,再生申甫更何年。
第二联:
九州祠宇相望,魂魄有知,百岁犹思故乡乐;
万古湖山不改,风云所聚,群灵疑拥怒涛来。
建成后的中庙昭忠祠,其正殿大厅内设有淮军各营系主要将领的英灵牌位,其内容之全,规格之高,居全国各处昭忠祠之首,故为中国淮军“总祠堂”之尊。
清王朝覆灭后的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令,将全国的昭忠祠一律更名为“大汉忠烈祠”。
1982年11月,中庙昭忠祠被巢县(今巢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标志石碑一块。
中庙昭忠祠,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注:淮军,是由晚清重臣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后成为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