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各大社交平台都被“刘鑫江歌案”刷屏。
一年前,刘鑫江歌同在日本留学,两人是闺蜜好朋友,成天形影不离。
刘鑫跟男友分手时,男友不同意,于是他找上门来报复刘鑫。
为了保护好朋友刘鑫,江歌让刘鑫先进屋,自己独自一人面对那个凶残的男友。结果就在家门口,江歌被刘鑫的前男友连捅十刀至死。
案发时,江歌发出过惨烈的求救声,声音大得连隔壁邻居都听得到。但一直躲在门后的刘鑫,直到江歌身倒在一片血泊时,都仍然无动于衷。
最令人气愤的是,事后,刘鑫和江歌妈妈切断了联系,在江歌死后和她这个好朋友撇开一切关系,在除夕夜江歌妈妈抱着遗相痛哭流涕之时,自己在微博PO出自己的新发型,新生活……
对于这样的“闺蜜”,我的心情就像一篇文章说的:“当危害生命时,我多希望孩子你能自私一点,不要那么善良。”毕竟,无论是你刘鑫一家,还是江歌一家,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中都是唯一的。
让我们试着脑洞大开,如果江歌当时没有站出来救刘鑫,刘鑫被男友杀害了,后面的事情将会怎么样?
江歌会背负着自责和愧疚度过余生
因为没有站出来营救自己的闺蜜,江歌会背负上深深的负罪感,像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那样,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自我救赎”之路。
她会和刘鑫的妈妈时刻保持联系,会跟她说自己以后就是她的第二个孩子,会常常过来慰问、照顾她的日常起居,并且说到做到; 她也会在除夕这种合家同庆的日子里,去陪伴好朋友的妈妈,让她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她还会主动出庭作证,严惩凶手,让好朋友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而不是刘鑫给我们看到的那样)
江歌和她的一家,将会一直如此背负着自责和愧疚的姿态低到尘埃里。
她们将默默地承受刘鑫一家的指责谩骂,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要求,一直生活在为自己救赎的阴影之中。
刘鑫一家会指责江歌“见死不救”
“”
如果江歌见死不救,以刘鑫一家的作风,他会把江歌这种见死不救的“罪行”大肆地曝光到网上,让全世界的网友们都来攻击江歌的懦弱、无良。
那时刘鑫的妈妈不会说“那是自己的女儿短命。”
她会说“我的女儿明明还可以活泼乱跳地陪我过除夕,就是因为你的女儿懦弱胆小,见死不救。”
网友舆论会一片倒地“人肉”江歌
如果事件的性质变成了那样,那么事件的关注可能会大大地降低。
但江歌会因为“见死不救”的“罪过”,而被我们的键盘侠们贴上“伪闺蜜”、“”人渣”、“没良心”、“冷血动物”等等的标签。
而刘鑫的遭遇则会被网友们所同情,同情他遇人不淑、结识了这么一个“中国好舍友”。
这里,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情,不管当初江歌有没有站出来,最终酿成的都会是一场悲剧。
然而事情的关键在于,刘鑫在江歌遇害后,不但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负责、弥补自己的过错,她还一味逃避和推卸责任,试图以斩断一切关系的形式,来撇清自己和事件的关联,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往事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淡化,相反,它会在一些时候慢慢地爬上我们的心头。
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在犯错,都在为自己的过错而懊悔。常言道“人非圣人,孰能无过。”
犯错的人是能够被予以原谅的,不被原谅的,是那些没有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的人。
懦弱的人即使长得再高大威猛,你也能看到他的胆怯;勇敢的人即使再矮小瘦弱,也掩盖不住他人性的光辉。
我们每个人都在救赎,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或是罪过进行救赎。
不懂救赎的人,要不就是彻底的坏人,要不就是彻底的好人,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存在,我们都是亦好亦坏的普通人。
希望刘鑫也能尽早地踏上自己的救赎之路,为自己的人生,为曾经的友谊,去做一个敢担当,有勇气的人。
也为了江歌挡在她面前,象征友谊的这句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
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