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courseintro?newurl=%2Fspecial%2Fopencourse%2Fcrashcoursepsychology.html
重点
1、记忆
通过网状的联结来存储信息。一系列相互交错的联结将各种各样的事情串联起来,信息点与信息点之间会相互交叠缠绕。
2、提取线索和启动
有点像掉落的面包屑痕迹,指引我们到达特定的记忆位置。构建记忆时不经意间留下的或是有意制造的提取线索越多,在回忆时找到想要的记忆就会越快越好。这种激活无意识联结的方法,叫做启动(Priming),有时候也叫做“无记忆的记忆”(“Memoryless” Memory)。
3、情境、心情、接收信息顺序对记忆的影响
唤起过去的记忆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启动,而这种方法唤起的记忆,也被称作情境依赖记忆(Context-dependent memory)。
有些记忆是依赖于情境的,其他记忆则是依赖于个体的精神状态(State-dependent),也和个体的心情有关(Mood-congruent)。
有一种记忆线索和当时我们所在的地点或情绪都无关,却和我们接收新信息的顺序有关,这个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包括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4、遗忘
主要有以下3种不同的方式:编码失败(fail to encode it)、提取失败(fail to retrieve it)、贮存消退(experience storage decay)。
(1)编码失败
那些没注意到的东西,我们倾向于不对其进行编码,因此就不会记住。
(2)提取失败
很多时候,想不起来一件事并不代表我们的记忆消失变成了空白,我们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回忆,可能仅仅是由于记忆提取失败。
有时候这种提取困难是来自于其他记忆的干扰,从而使大脑堵塞。包括前摄抑制(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和倒摄抑制(后摄抑制,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3)贮存消退
即使是被编码了的记忆,也很容易产生贮存消退,或是自然地随着时间而被遗忘。尽管我们忘记事情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记住的那部分信息,在一段时间之内,会保持稳定。
5、容易受到干扰和误导的记忆
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当试图重现某一段记忆时,记忆会发生重组,带有误导性质的信息会被纳入记忆中,记忆的内容会发生变化。
全文
深夜里,伯妮丝下班后正在回家的路上,在辛苦又漫长的一天工作后,她非常疲惫,一心只想赶快回家洗个热水澡。她沿着街道行驶,调换电台频道。前方有停止标志,她停了下来,然后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冲向一辆卖水果的卡车,推倒搬运水果的司机,抢走一箱香蕉,然后从角落里逃跑了。伯妮丝吓了一跳,她上前确认司机没有受伤之后,她报了警,并将小偷描述成一个脸色苍白,又高又瘦,穿着黑色夹克,戴着棒球帽的男子。录完口供之后,她回到了家里。几天后,警方通知她去一趟警局指认嫌疑犯,有一个人或多或少符合她给出的描述,并且,事发后第二天清晨,在案发地点不远处,有人发现他在吃香蕉。尽管这个人声称自己是清白的,伯妮丝依旧认为他就是嫌疑犯,整个人被关了起来。但在法庭上,辩方传唤了一名记忆专家出庭作证,不久后,这个嫌疑人被无罪释放。今天的课程也许不会使你成为能够出庭作证的专家,但学完这一课时,你会明白许多关于记忆的知识,我们如何提取我们认为已经存储了的记忆,为什么那个被指控的香蕉贼会被释放。
一整天中,我们都在持续地提取记忆,你会记得你把车停在了哪里,是否给猫喂了食,有没有给妈妈打电话,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你会记得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内隐记忆,比如如何走路和骑自行车,这类记忆几乎是在全自动的、无意识的水平上加工的;我们的外显记忆,我们的个人经历和一般性的知识,通常需要意识的参与,需要付出努力。伯妮丝必须要注意,编码,存储,并且有意识地提取她在案发现场所看到的细节,那个人的穿的夹克是什么颜色,他看起来是怎样,他偷了什么东西,他往什么方向逃跑。从长时记忆中提取(Retrieve)信息需要很多道工序,而事实上,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
为了更好地理解那些神奇的遗忘(Forget)现象,我们需要先谈谈我们是如何记住(Remember)一件事的。我们的记忆并不像一座大脑中的图书馆,你并不是从书架中干净利落地挑出自己需要的记忆里存储的内容,比如,你把手机落在了哪里,水果贼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相反,你的记忆更像是大脑中一座阴暗的地下墓穴中遍布的蜘蛛网。一系列相互交错的联结将各种各样的事情串联起来,信息点与信息点之间会相互交叠缠绕。
比如,伯妮丝关于案发当晚的记忆可能有当时很冷,月亮很圆,电台里放着碧昂斯的歌,那辆水果车的车牌写着加利福尼亚,她的爷爷就住在那儿。所有这些信息点都在记忆的网中,天气、歌、车牌可以作为提取信息的线索(Retrieval Cues),有点像掉落的面包屑痕迹,指引我们到达特定的记忆位置。你在构建记忆时不经意间留下的或是有意制造的提取线索越多,你在回忆时找到你想要的记忆就会越快越好。这种激活无意识联结的方法,叫做启动(Priming),有时候也叫做“无记忆的记忆”(“Memoryless” Memory),也就是你不知道你拥有的那些“隐形记忆”,可以唤起旧的记忆联结。
你唤起过去的记忆经常用的方法就是启动,而这种方法唤起的记忆,也被称作情境依赖记忆(Context-dependent memory)。比如说,你正躺在床上看书,你忽然想把某句话做个标记,但你手边没有笔,于是你下了床,到其他房间里,去找你特别喜欢的那只Hello Kitty荧光笔,但中途你被什么事打断了。然后突然间,你发现自己在厨房里,你感觉就像“嗯?我为什么会在厨房里?我来这儿干嘛?”只有当你一步一步倒推这整个过程,回想到你躺在床上,想起最开始你在看书时想要标记的那个句子,回想起你当时想要找一支笔的念头,这时候你才终于想起来一切,然后你就像“噢,我得去拿那支笔”。
有些记忆是依赖于情境的,其他记忆则是依赖于个体的精神状态(State-dependent),也和个体的心情有关(Mood-congruent)。也就是说,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也能够作为提取记忆的线索。如果我头痛欲裂,这一天过的超级悲催,那么我更有可能回忆起过去糟糕的经历,因为我正在启动消极的联结。但当然啦,如果我此时的心情放松愉快,我更有可能想起过去快乐的时光,这样的回忆反过来会促进我的好心情。
小贴士:这里的Mood-congruent有一个相关术语,叫做“心境一致效应”
另一个有趣的记忆提取现象是,有一种记忆线索和当时我们所在的地点或情绪都无关,却和我们接收新信息的顺序有关。比如说,早上你列了一个杂货店的购物清单,但是几小时后,当你站在杂货店里时,你意识到你把单子忘在家里了,你会更容易回忆起购物清单上最先写的几个物品,以及单子上最后的几个物品,而不记得单子中间写了什么。这个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原因可能是最开始写的字具有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因为信息接收得较早,所以有更多时间来进行复述,从而转入长时记忆中。同时,最后写的字,由于仍保持在工作记忆中而被我们记住,这叫做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但是那些可怜的写在中间的字,它们没有沾上这两种效应中的任何一种,于是就从你的大脑中溜走了。
尽管我们拥有这些记忆线索和种种联结,我们的记忆仍然会出错,记忆有时候会发生错乱,甚至被扭曲。当然,我们还会产生遗忘,遗忘有时候就发生在那些让人崩溃的琐碎的瞬间,比如“啊!我知道他!但我就是叫不出名字!”遗忘也会像克莱夫·威尔瑞那样严重,他的神经性创伤使他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创造新的记忆。
当然,我们都有忘记事情的时候,而我们的遗忘主要有以下3种不同的方式:编码失败(fail to encode it)、提取失败(fail to retrieve it)、贮存消退(experience storage decay)。
有时候,遗忘仅仅意味着,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信息就没有进入的编码加工当中。我的意思是,随便想一想某个时刻在你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我们真正注意到的只有我们感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一小部分,我们能有意识地记在脑海中的信息也只有这么一点,所以那些我们没注意到的东西,我们倾向于不对其进行编码,因此就不会记住。伯妮丝注意到了黑色的夹克、碧昂斯的歌声和香蕉,但她并没有对水果车司机进行多少编码,更不要说小偷鞋子的颜色了。
我们之前说过,即使是被编码了的记忆,也很容易产生贮存消退,或是自然地随着时间而被遗忘。有趣的事,尽管我们忘记事情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记住的那部分信息,在一段时间之内,会保持稳定。这也就是说,几天之后,伯妮丝最开始在案发现场注意到的细节她可能已经忘了一半,但她仍然记得的那部分她会一直记得。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遗忘速率会趋于稳定。
很多时候,想不起来一件事并不代表我们的记忆消失变成了空白,我们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准确回忆,可能仅仅是由于记忆提取失败。我们都知道一种常见的“舌尖现象”,你感觉你知道那个长得奇怪的,皮又厚又硬,还会卷成球的动物的名字,它有点萌,又有点丑,感觉像得了麻风病什么的,叫什么来着?这个时候,有提取线索的话就会很方便,如果我告诉你它的名字首字母是A,突然,Armadillo(犰狳)。
有时候这种提取困难是来自于其他记忆的干扰,从而使大脑堵塞。有时候,旧的记忆会妨碍你回忆起最近的记忆,比如,你换了一个新密码,但你每次登陆的时候还是会输入旧的密码,这叫做前摄抑制(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或是正向干扰(Forward-acting Interference)。
与它相反的是倒摄抑制(后摄抑制,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或是反向干扰(Backward-acting Interference),即刚学的新知识会妨碍对旧的信息的回忆,比如你最近才学的西班牙语,会对你以前学的法语产生干扰。
当你试图重现某一段记忆时,我们的记忆会发生重组,并加入许多猜测,每一次你在头脑中进行回想,或是把记忆与某个朋友联系起来时,记忆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每次一点点,于是,某种意义上,我们都在不断地改写自己的历史,尽管这是人类天性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这有时也会产生危险,带有误导性质的信息会被纳入我们的记忆中,从而扭曲真相。没错,这个现象有一个名字,叫做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
美国心理学家及记忆专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花了数十年,研究事故或犯罪发生后,目击证人如何在不经意间扭曲和重建他们的记忆。在一个实验中,两组被试观看了一个车祸事故的影片,那些被问道“这两辆车在相互发生'冲撞'时的速度是多少”的被试,比那些被问道“这两辆车发生'碰撞'时的速度是多少”的被试对车速的估计要高得多。“冲撞”是引导词,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击者们的记忆。不仅如此,一周后,当两组被试都被问及,在影片中是否看见任何玻璃碎片时,那些一周前听到“冲撞”这个词的被试中,回答看到玻璃碎片的人数,是另一组的两倍。而事实上,原始的影片中根本没有任何玻璃碎片。
在伯妮丝的例子中,她对于这场抢劫的记忆很可能会改变。如果检察机构说小偷“袭击”了司机,而不是“推”了司机,这种干扰或误导性的信息,本身还表现为归源错误(Source Misattribution),就像我们忘记或回忆起了错误的记忆。在伯妮丝的例子中,当她看到法庭上的犯罪嫌疑人时,她认为她是在案发当晚见过他,而事实上,这个人只是在那天清晨时在咖啡馆里为她服务过,但是在伯妮丝出庭作证之前的那些日子里,她对于案发情境的记忆可能早就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改变,比如,当她在自己的头脑中回想这件事好多次,或是当她跟别人讲那时的情境时,每一次她都会引入新的错误,通过一些合理的猜测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缺。
不仅如此,我们知道,那天伯妮丝目击整个事件时,她本身已经很累很疲惫。而我们知道,我们的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记忆和遗忘。因为记忆不仅是过去事件的重建,也是对过去事件的再创造。我们不能确定一段记忆是否是真的,仅仅凭它感觉很真实。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清楚这一点,她经常被传唤出庭作证,质疑目击证人证词的准确性。事实上,一个非盈利的合法组织“无辜者保护计划”提出,在整个美国,由于DNA证据支持而被无罪释放的被告人中,有75%的人由于被目击证人错误地指认而成为了嫌犯,这可是非常多的无辜的人呐。
很显然,伯妮丝完全是出于好意,她是一位诚实的女性,但所有这些因素,情绪、对他人进行案情复述、来自外部的暗示,结合那晚浓浓的夜色、快速的一瞥、时光的流失,甚至是那首碧昂斯的歌,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小偷的身份的错误记忆
看来,人的记忆其实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东西,我们自身很大程度上也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编织的故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