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共读,陈蕾老师带我们学习了雷圣峰老师如何在一堂以“生活中的青花纹饰”为主题的美术课上搭建教学脚手架并展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一直以来,很多教师认为像美术、音乐这样的艺术学科在融合信息技术上是有一些困难的,上一节共读,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今天的共读,将会带我们看看融合了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共读中,例举了福州台江区宁化小学周肖禹老师的音乐课《老爷爷赶鹅》和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郭晶老师的音乐课《进行的步伐》,周老师利用即时反馈系统准确的掌握了学生们在每一个环节的理解度并调整教学,而郭老师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把即时生成的小组结果有重点的展示出来,学习数据可视化,不仅可以共享小组之间的成果,也让学生们对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目了然。
数据没有情感色彩,它往往反应的是最真实的情况,而教师需要这样真实的数据去设计自己的课堂,尤其是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数据,它是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最真实的反馈,有了这样的反馈,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就像周老师的这节课一样,分环节评估,在确保学生掌握了教学核心内容后,示范演唱、理解朗诵歌词和全班合唱这样的属于音乐课的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
正如陈蕾老师说的一样,阻碍我们去尝试的,并不是对技术的不熟悉,而是我们旧有观念的排斥。连美术、音乐这样的艺术学科都可以非常好的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其他学科又有什么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