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26年尼埃普斯拍摄世界上第一张《窗外》,摄影已经陪伴我们近两个世纪。但是,最初的100多年,他是贵族的宠儿,平民百姓很难有一张自己的片。摄影记录着是一些大人物和大事件。
上个实际,照相馆是时代宠儿,在照相馆里工作是很让人羡慕的。于是,少数人有一些零星的生活记录。听我父亲说,那时候三毛八拍一份照片,而且还排队。三毛八按比例来计算,差不多也要50元左右。人们买件新衣服,烫个新发型都会去照个照片,还送给自己的朋友。所以,现在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的老照片,朋友那里会有。东方照相馆修复的老照片也有上千了,每每看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来修这些照片时都是视如珍宝,小心意义。实在是太珍贵了。他除了毫无悬念的真实,还会让我们再现当年的场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照片,画面中的人物总是会让人感觉充满朝气和活力,无论丑俊都是那样的幸福?因为拍照片的那份期待太难得了,穿着新衣服,做了新发型后的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和美都会展现在画面中。那个年代,拍照在人们心里很隆重,照片拍摄的也都很经典,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幸福和享受。
到了90年代,135小型相机开始流行,相机慢慢走近了千家万户。胶卷的销量也是惊人的。一个卷可以拍36张,20元左右,冲印洗出来也要20多。所以大家还是很珍惜的,不会随便乱拍。93年我就拥有了第一台自己的照相机,红梅304,我用了很多年。在照相馆里照相大约在3元左右,拍完照片都会在上面烫上金字留作纪念。这个时候,照相已经不再那么神圣,但是对照片冲印的期待还是有的,拍的好不好啊,曝光怎么样啊,有没有拍清楚啊,每次去取照片,看照片的时候还是非常的喜悦。生活中很多重要的时刻都能被记录了下来,摄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就像螺丝刀、钳子一样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婚纱影楼专门为新人拍摄婚纱照片,2000年出现了专业的儿童摄影,金色童年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专门为宝宝拍摄照片。于此同时照相馆开始走下坡路,像东方照相馆这样的传统照相馆存活下来的凤毛菱角,26年经历了行业的发展和演变。专业影楼为什么会兴起呢?新人期盼拥有自己的专属相册,宝妈宝爸们也都会为宝宝去拍摄成套的照片,因为影楼提供新奇的服装和道具,平时的服装设计感一般,这让大家很开心。这份新奇似乎又回到了七八十年代。于此同时数字照相机代替了胶片,数码相机进入千家万户。冲洗照片的给大家带来的期待和喜悦到此结束了。 紧接着我们就迎来了智能手机的时代,拍照的频率比写字的频繁还要高。我们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承担着它给我们带来的负担。 照片拍了很多,可是用的时候找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大量的存储,整理起来很麻烦。各种美颜,让我们更不认识自己。大家有这样的体验吗?在看视频的时候感觉别人都很熟悉,很正常,唯独看到自己陌生而怪异。我们本来就缺乏自我认识,现在就更不认识了。拍照以拍美为标准时,真实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在东方拍证件照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怎么这么丑?"真丑吗?不是,是她已经不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当一个人不再自我的欣赏的时候何谈自信啊!我钟情的事业似乎把人们带入了误区。无论是金色童年还是东方照相馆,在给客人拍照片的时候都是要不断的说服大家不要干扰孩子,我会配合孩子,拍出她自己,而不是拍出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照片也不要过度修整更不要磨皮,修的干净利索就好了,不然就没有意义了,等你老了再也没有看老照片的自信和满足,因为你心里清楚那不是真实的自己,花钱买了别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们也因为这样的执着流失了一些客户。尽管是这样,我还是坚持着这个信念。这是摄影的根本,照相照相,就是要把人照"相",都不像了就忘本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我们要做有根的中国,从点滴做起。摄影发展至此,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图谱,让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知道他们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让摄影带给我们的福利最大化。我曾经设想,做一个系统为每个家庭做一个空间,家族最年长的人的照片和故事就是种子,按照辈分和年龄上传,人越多树就长的越大,想想他会发芽长成树苗,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一代一代的传承的就是一个密码,孩子们都知道自己祖辈的故事,生长在他们的血液中,会激励着他们的生活。呵呵,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疯狂。 总之,摄影已经像喝水吃饭那样,日日跟随于我们。像写字一样,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拍照也是一样,要拍好,等我们老了以后可以毫无遗憾,自豪的给孩子们说这就是年轻时候的我,就是这么美,这么帅。百年之后,我们世世代代留给孩子最有力量的不是多少钱多少房子,而是这厚厚的图谱所传承的家族精神,是一个登录时间银行的密码。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就把自己变成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