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一个现代社会人应该有三个工具必须熟练掌握,写作、英语、编程。但是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需要这三个技能吗,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英语对于一名好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及最新的医学文献绝大部分是英文的,你想了解你所在专业的最新进展,必需要具备英文阅读能力。我是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全英班的,我们那时候上课 考试全都是英语,所以毕业时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听说就和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一样,看原版电影还时要看字幕。毕业后我没有留在附属医院,没有在科研上有进一步的要求,也就慢慢失去阅读英语文献的动力,毕竟在临床上绝大部分的学习资料都可以找到中文的版本。毕业后真正看过的英文原版著作就是Rhoton大神的神经解剖,还没有看完一半中文版就出来了,我就没有再仔细阅读原版了。后来跟佟小光教授学习神经解剖发现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单纯的中文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翻墙过去就看到YouTube上很多手术录像都是英文解说的,这时候就有点后悔自己英文能力的不足了。
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因为我妈老是说我手笨,我也知道自己离优秀的外科医生距离很远,所以那时候我经常上手术,还把每一台手术的心得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前一阵子看回这个本子,我还看到当年那个青涩而又努力的我。但是后来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自己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忙。外科医生有那么多的文书 操作 年轻人嘛,还那么多的活动 恋爱 足球…哪有时间啊 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我没有赋予写作这件事重要的意义,当时想着自己好像也在进步啊,写东西这太耗费时间了。李笑来说得好,要想真正持续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给它赋予一个重要的意义。而寻找重要意义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以后,这件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没有给赋予这件事情重要意义。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从老百姓的角度就是把手术做好,把病人治好。从医生同行的角度,应该是手术做得漂亮,另外能发表好的文章,能拿到好的基金。我觉得在老百姓看来我还算一个优秀的神经外科大夫,但我自己知道距离优秀还很远很远,因为我没有足够领同行钦佩的文章和基金。好的文章就需要好的点子。而这就需要多阅读国外的最新文献,参考别人的东西,结合自己实际做出好的idea。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把临床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不断思考,这其实就是写作。这些长期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加仔细地体会临床医疗方面的问题,思考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逼着我们不断前进,直到有一天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成为理想的样子。我现在刚过四十,外科医生的黄金年龄就是四十到五十五岁,如果我能够好好地把握未来这十余二十年,我相信自己还有机会继续成长。上次看到一位黑龙江的大夫去宣武医院进修,就是把自己进修时的病例收集起来写出一本血管方面的病例精华书,写得还相当不错。虽然本身所在的平台不高,但要是你能把握机会及坚持努力下去,你还是能够做出令人侧目的成绩的。如果我从现在起把每一台手术的思考写下来,反复阅读国外文献结合自己的病例,我相信10年以后我能够写一本有关自己专业心得方面的书。
至于编程,神经外科大夫就好像不大拉得上关系,实际上并不如此。李笑来老师说过从多维度来思考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外科大夫如果只是会做手术,哪怕他手术技巧再高也总有局限的地方。记得我刚刚做神经外科医生的时候,陪主任做手术,一台开颅动脉瘤夹闭需要早上10点做到下午4 5点,病人效果还不咋的。后来我进修微创介入治疗回来,治疗速度大大提升了,最高纪录是一天做5台动脉瘤治疗,而且术后效果相当好。而且随着神经解剖的进一步熟悉,开颅夹闭手术也成熟了,我现在做一台动脉瘤最快是一个半小时,最多一天做3台开颅动脉瘤。单纯比手术技巧,因为个人天赋问题,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达到主任的高度,但是因为我有两个维度方面的动脉瘤技术,我的治疗效果就比主任好。话题扯远了,其实意思就是编程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维度。随着3d slicer 开源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进一步发展,而且一般基础医院的医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后能做到顶级医院神经导航的效果。学习这个软件难度在于是全英文界面,国内目前研究的人不多,没有现行的教程,不过有一个开放的讨论组,里面有很多热心的高手在指导,我相信只要我抱着不脸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会掌握这门技术。在多个维度下的我必将成长为一个配得上自己希望的神经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