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
石田,西宫
植野,川井,佐原
声音,声称,声明,声讨,声张,声誉,声势,声援,声之形,声音的力量不可忽视,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支撑,你愿意为何发声?
人是情感动物,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从我的角度看,导演是为了表现一种现状,表达一种态度。
男主角石田,小学时恶作剧有身体障碍的西宫,经常欺负,作弄,搞怪身体“特殊”的西宫(和一些其它的同学一起)。最终却因为家长,老师这些成人们的介入,让石田同学收到了相应的惩罚(“报应”)。
女主角西宫,小学时转校到石田同学所在的班级,纯真,身体“特殊”的她极力希望能够融入大家的生活,和大家做朋友,却受到了大多数同学们的疏远和隔离,更受到了石田同学的“特殊”对待。最终由于家长和老师成人们的介入改变了现状(在我看来并没有变好,也许也没有变坏吧)。
看到石田的行为,应该有人回会义愤填膺,想要揍石田同学,更有些极端的人会觉得石田这种“渣滓”,应该让他去死吧。然而周围的人并没这么做,甚至还有人和石田一起做同样的事。看到西宫的遭遇,应该还有人怜惜同情,想要和她做朋友,保护她,还有人会觉得她应该运用一些手段保护自己,制裁那些“恶人”。然而周围同样没有人这么做,大多数人只是沉默,冷眼旁观罢了。
我只能说大家的感情太过于丰富了,所谓的正义,所谓的怜惜,真的应该运用到这里吗?反过来说,石田同学是必须诛灭的邪恶吗?西宫同学需要的真的是同情和怜悯吗?我以为不然,整部电影我没有感觉到石田同学的恶意,大家觉得呢?有一个道理我不知道用在这里大家会怎么想,特殊的人怎么可能会不受到特殊的对待(也许有些太过极端了)?至少石田同学应该是这么认为吧!所以,收起所谓的正义感吧,当大家希望正义制裁石田同学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一些太过极端的道理对待他呢?还有,西宫同学自始至终有向谁祈求过怜悯和同情吗?她很坚强,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做到和大家一样,让大家接受特殊的自己。所以,也请收起那肆意泛滥的同情心,大家的同情心会不会让西宫同学更加觉得自己可怜呢?而且西宫得到的应该是接受,赞扬和鼓励。
小学时代的事情,由于成人们主观的介入告一段落,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时间来到了高中,每个人都在“成长”,在过去经历的影响之下。石田同学品尝“恶果”,西宫同学受到“关爱”。
正义的“制裁”压垮了曾经“犯错”的石田,他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他希望终结生命来赎罪。同情的“关怀”湮没了并不那么坚强的西宫,她觉得拖累了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她希望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总而言之,他们被不知所谓的人们的情感笼罩,迷失了自我,不敢面对自己,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也再没有勇气去面对未来。他们“被逼”选择极端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这样结束故事大家会很伤心,可是有没有觉得这样似乎真是一些呢?电影中他们获救了,通过彼此的帮助,共同的努力。在我看来现实中他们会更加困难,石田同学没那么好运终了日期前还能找到西宫同学,西宫同学也没那么幸运在自我解脱关头刚好石田同学去取相机,结果可想而知。
植野,川井,佐原,这三个人物代表的是所有主角故事中的目击者,参与者和旁观者,就是我们自己。对与错,好与坏,正与邪,黑与白,是与非在这里都没有意义,人的成长总有烦恼,总要付出代价。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能更好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如何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面对世界,接受世界,处理好世事。
看完电影内心很复杂,写完这些思想很混乱,我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