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教一年级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里,很欣喜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少的进步。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孩子的发展也是存在差异的。这里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及教育的因素。事实上,现在的孩子都挺聪明,总的来说,他们的智力差别都不大,但是,在班级的学习及认知,学业成绩上却表现出了较大,甚至是异常显著的差异。同一个老师,不同的孩子表现出的差异当然跟他的听课习惯、专注,记忆等,以及家长的陪伴,智力支持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可是,我却发现,那些在早期奉行"快乐教育"(实际是散养)的孩子,他们往往在入学后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表现出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学业水平低下等困难。
这些孩子不"聪明"吗?非也。只要不谈学习上的听、说、读、写之类的,他们玩起来,无异于任何一个孩子。可是一触碰到听说读写,他们往往表现为注意涣散,思维缓慢,记忆吃力……当然,他们在学业的表现上也往往差强人意,甚至是困难。这些孩子,他们本身并不是不聪明,但最后,稍不注意,往往会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最后对学习丧失兴趣与信心。
再来看看我们部编(教育部)课程标准与部编教材,是根据一定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及智力发展水平及规律统一设计的,它当然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但是,具体到学校教育及教学实际,一线教师往往不能充分实施。比如:一年级上期或下期,识字量异常大,孩子从接收学习后到能力迁移,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然后学校的时间分配,除去非教学时间,正常教学时间,一个字:赶。即教学进度很快,孩子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又要学习新课。这对那些学前处于"快乐教育"(散养教育)的孩子无异于灾难,他们往往表现为学习适应困难。
相反,那些在学前期真正实行了快乐教育及适当早期智力开发的孩子,他们往往在入学适应,学业水平及各方面发展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0一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非常迅速且重要的阶段,这期间,大脑的重量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儿童大脑神经元,突触及神经网络也在快速增长。在这个增长的阶段,成人施与他们视、听、摸等感官的刺激,儿童的这些神经突触,网络等往往会固定下来。而那些受到较少感官刺激的儿童,他们大脑的神经元,突触,联接在快速增长后,由于没有得到运用而被大脑自动修剪,这就是大脑的"用进废退"。
所以,那些在早期施行了科学育儿,并充分发展了感官及智力开发的孩子,他们能很快适应学习并得到较好发展,知识的不断增长,学习的自信使他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相反,那些施行"快乐教育"(散养型)的孩子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适应困难,他们虽然也在不断成长,进步,但相比适应良好,精神发展较好的孩子而言,他们永远都在追赶别人,且他们往往缺乏持续的动力。应该说,这些孩子大多是不快乐,且家长也是异常焦虑与不快乐的。
我是一个儿童快乐教育的提倡者。我所理解的快乐教育是遵循儿童身心科学规律,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给予他们智力支持,和他们一起面对成长及学习上面临的挑战,理解他们,包容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积极、健康、自信、快乐的人。(未经准许,请勿转载发表)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