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初中时老师的解释很简单——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我以为然。直至现在,年近三十,方有一点深刻的理解。
学而时习之,其含义绝非那么简单,首先把这句话拆开来分析。掰开了,揉碎了,再重组,看能否得到新的含义。
【学】
学,顾名思义,学习之意。
说到学习,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应试教育下成长的我们,哪个没经历过学习。
但是,大家真正懂得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不一定。
先来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上山拜师学武。
学习一年后,师父问他,你学得如何?他回答,有许多诀要和招式都还记不住。
第二年后,师父问他,学得如何?他回答,现在我把师父所教全记住了,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师父说,不行,尚未学成。
第三年后,师父问他,学的如何?他回答,现在我能把所学的招式融汇贯通,举一反三了。师父说,不行,还未出师。
第四年后,师父问他,学的如何?他回答,师父,我已经把师父所教全忘了,脑袋里没有一招一式,也没有举一反三,空空如也。师父说,你可以下山了。
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记不住,到记住,到融会贯通,到最后忘掉。从意识层面上说,就是从有意识地摄入到无意识地掌握这一个过程。
从记不住到记住,是有意识地摄入过程,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比较吃力,而后逐渐轻松。
从记住到举一反三,是所学从有意识到无意识转化的过程,此时所学的内容在潜意识里尚不稳定。
从举一反三到忘掉所学,是潜意识里更深层次的内化。所学的内容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了潜意识,已经成为身体里的一部分,就像走路吃饭一样简单。走路时,我们会想该如何提脚吗?不会。吃饭时,我们会想该如何咀嚼吗?不会。
从上可知,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就包括了复习之意,包括了消化,内化之意。
所以学,名为学,而非学也。
【习】
再讲"习"这个字。
在我理解,习,就是践行、运用之意。
学了东西就是要会用呀,否则不就变成了屠龙刀了吗?
这没什么好多讲的。
【时】
时,繁体字为"時",一个日,加一个土,再加一个寸。
日,取其时间之意;
土,取其空间之意;
寸,取其分寸适当之意;
合起来,这个"时"的意思就出来了——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
那么,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践行。
其实最难的也就是对这个"时"的把握。或急或缓,或前或后,或来或去,看似一分一毫的差别,得到的却是天壤之别的效果。
《庄子 说符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跳剑的杂技艺人,自恃技艺高超,就跑去到宋元公跟前献艺,他的技艺令宋元公"大惊,立赐金帛"。此事传出去后,领一个艺人起了贪心,他如法炮制求见宋元公,结果,宋元公不但未赏赐他,反将其押入大牢,关了一个多月才放出。
同样都是跳剑,同样都技艺高超,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这就是对"时"把握不清的原因。
这是我对"学而时习之"这句古话的一些理解,不足之处,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