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读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读书之道,二读书之趣,三读书之悟。
读书之道: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谈读书(一)》:
1、一个人读不读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2、读书习惯的养成要在少年或者青年时期,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㓔。一旦错过,要难上十倍。
3、读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与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4、你走进一个图书馆,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5、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6、关于读书方法,有两点,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得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
谈读书(二):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的精,读得彻底。
1、书籍多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心,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2、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的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3、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4、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凡是在某一个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在现代,一个人如果只读中国书,他的见解难免偏狭固陋,而且就是中国书,也不一定能读得好,学术和其它事物一样,必以比较见优劣,必得新刺激才可产生新生命。
谈学问:学是学习,问是追问,学问是任何人对于任何事理,由不知求知,由不能求能的一套功夫。
1、一般学子有两种通病,一种是聪明人所常犯的,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思考力而忽略前人的成就。另外一种通病是资质较钝而肯用功的人所常犯的。他们一味读死书,古人所说的无论正确不正确,都不问皂白的接受过来,吟咏赞叹,自己毫不用思考求融会贯通,更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自己去求新发现,这是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说无用。
谈读书(二):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的精,读得彻底。
1、书籍多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心,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2、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的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3、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悠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4、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凡是在某一个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如何把死知识变活:
无论学哪一科学问,心中必须悬若干问题,问题才真正是学问生长的萌芽,有了问题就有了兴趣,下功夫也就有了目的,不至于泛滥无归宿。
1、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使它像一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一种活的小东西就是一种有机体,有机体有三大特征:第一,有机体的全部和部分融化贯通,有公同生命流注其中,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第二,有机体的生长是化学的化合而非物理学的混合,是由于吸收融化,而非由于堆砌。所谓消化,就是把原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把异体变成本体,本体吸收融化异体而扩大起来,这就是生长。第三,每个有机体都有它所特有的个性,两个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完全是一样的。这是由于生长的出发点(得于遗传的)不同,可吸收的滋养料(得于环境的)不同,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组织力量也不同,因为自己的组织力也是生长的一个要素,所以有机体的生长不完全是被动的,而同时是主动的,不完全是因袭的而同时是创造的,每一种有生命的东西,都多少是它自己的造化主。
2、有机体的这三大特征也就是学问的特征,第一,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不是一种完整的生命,用普通话来说,如果她没有组织不成系统。第二,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的生长不借消化,而借堆砌,不能把异体变为己体,这就是说,不能把从外面吸收来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系统里去,新来的与原有的结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第三,学问不是学问,如果它在你心里完全和在我心里一样,没有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生命,原因在没有经过自己的组织和创造。
3、学问的生长是有机体的生长,必须有一个种子或幼芽做出发点,这种子或幼芽好比一块磁石,与它同气类的东西,自然会附丽上去。联想是记忆的基本原则,所以知识也须攀亲结友,一种新来的知识,好比一位新客走进这个社会,里面熟人越多,关系越复杂,牵涉愈广,他的地位也就愈稳固。如果他进去之后不能同任何人发生关系,他就变成众所同弃的人,绝不能久安其位,或是尽量发挥他的能力,有所作为。许多人不明白这道理,做学问,只求强记片段的事实,不能加以系统化或有机化,这种人在学问上永不会成功。我们必须使所得的知识须具有组织,有关系条理,有系统,有生命。
4、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谨严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
谈作文。
1)她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缀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并不忠实。
2)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青年们读新书已成时髦,用不着再提倡,我只劝有闲功夫有好兴致的人对旧书也不妨去读读看。
3)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到的。
文章出苦心。
1)一件作品如果有毛病,无论是在命意布局,或是在造句用字,仔细穷究,病原都在思想,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绝不会清楚。
2)我个人所采用的是全用腹稿和全不用腹稿两极端的一个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的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填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需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每小标题成为一段的总纲,于是我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先,把那一段的话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要把那一句的话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时,像上面所说的,有时有新意思涌现,我马上就修改。一段还没有写妥时,我绝不把它暂时摆下,继续写下去。因此,我往往在半途废了很多稿纸,但是一篇写完了,我无需再誊清,也无需大修改。这种折中的办法颇有好处,一则纲要先想好,文章就有层次,有条理,有轻重安排,总之,就有形式;二则每段不预先决定。任临时触机,写时可以有意到笔随之乐,文章也不至于过分板滞。许多画家作画,似亦采取这种办法,他们先画一个大轮廓,然后逐渐填枝补叶,显出色调线纹阴阳向背。预定轮廓之中,仍可有气韵生动。
3)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心理的懈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他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他绝不会做不出好的文章。
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
1)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做法,不一定就能做出好文章。
2)最好的文章,像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所说的,需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
3)文章的通病总不过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第一步是选择,斯蒂文森说文学是“裁剪的艺术”,裁剪就是选择的消极方面,有选择就必有排斥,有割爱。割爱是大难事,她需要客观的冷静,尤其需要谨严的自我批评,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产生的错觉,遇到一个题目,不肯朝深处想,只浮光掠影地凑合一些实在是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意思,就把它们和盘托出。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读者看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印象,不由得她不受说服和感动,这就是选择,这就是,攻坚破锐。
选择之外,第二件要事就是安排,就是摆阵势。用近代语言来说,一个艺术品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必须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第一区有头有尾有中段,第二是头尾和中段各在必然的地位,第三是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某一部分受影响,其余各部分不能麻木不仁,一个好的阵形应如此,一篇好的文章布局也应如此。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是累赘,一段话如果搬动位置仍于全文无害,那篇文章的布局就欠斟酌。布局愈松懈,文章的活力就愈薄弱。
4)一篇完美的作品,在结构上必须具备下面的两个要件,第一是层次清楚。第二是轻重分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天才与灵感,遗传和环境对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2)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