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丹尼斯·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读的极其认真和缓慢。
这本书重新定义了成功: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寻找人生一种有意义的感觉。
这本书也梳理了成功与心理学的关系:成功就是寻找并发现自己,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寻找并发现自己。
为什么寻找自己和成功有关系呢?
爆文《年薪一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里面,描述了哪些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过着快乐又充足的生活,高薪还对世界产生价值,是那种连轴转改变世界的人。
看的我好焦虑。
我三十岁了,还没有找到跑道。是那种睡了一觉发现世界改变了的人,有时候,睡了好久,连世界改变了都不知道。每天干着自己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为了温饱而奋斗,看着那些寻找到属于自己天赋和乐趣的人,并且快乐的产生了价值的人,心生嫉妒和难过。
渐渐的明白了,人一生要追寻的成功,就是要寻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天赋和乐趣所在,然后,利用它们,完成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才不会浪费。
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美丽心灵》,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天赋几乎被埋没和浪费的时候,总感觉不应该。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价值观:人生的才能不能被浪费和无视。
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我们80%的穷人,没有做出自己成就的人,80%资质很平庸的人,或许,并不是我们穷命或者平庸命,或者没有天赋,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没有寻找到自己的乐趣,没有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天天焦虑,羡慕别人,那么,我们一生可能就要浪费了。
浪费的人很多,不是我们个别。
看看人类的历史,做出成就的人,除了要寻找到自己,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以外,还要有时运和大势,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业绩和名字。那么漫漫长长的几千年,这样的幸运的人 是非常的少。所以,浪费也是常态。
现在时代不太一样了,再普通的人都想成功,都想自我实现,而且,也有更多的知识和路径让我们发现自己。
世界的维度越来越多,多试几次,或许真的可以发现并寻找到属于自己擅长和爱好的事情。
看到别人十几岁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做出了成绩,感到很绝望。
看到别人二十出头就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找到自己爱并擅长的事情,感到伤悲。
看到别人三十多岁依然不向生活屈服,努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感到羡慕。
看到别人四十多岁,依然勇敢的抛弃舒适的既定模式,勇敢的挑战,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感到敬服。
看到别人五十岁,忘却自己的年纪,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顾世俗的偏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敬仰。
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努力的去寻找自己,努力的去发现自己天赋的神奇,不怕任何失败和不可能,我突然感觉到有希望……
有很多人,十几岁的时候,看到别人成功了,归功于天赋和运气,然后叹息并且不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死去,这样的心态才是真真的浪费了人生。
既然,成功需要发现自己,成功需要自己去定义,在没有找到自己真心所爱,真心擅长的,能忘却时间和一切的东西之前,我们不是应该去努力的寻找吗?
就像真爱一样,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我们不是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人一个一个的深入了解,认知吗?不然,怎么知道不是真爱呢?
《成功心理学》和《年薪一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定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真正的成功,但很多人,很努力,还是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自己。
成功从来就不是靠努力和坚持,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儿。可惜,在找到正确的方式、正确的事儿之前,我们还是要考努力和坚持才能找到它们,然后才能成功。
想成功,先去寻找自己,如果是必经之路,那么,再晚都是最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