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娜娜
大年初六,早晨,春雨淅沥了一夜。听着潺潺的雨声,我想给森林的《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补上一句:“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那么,我要带你去雨中漫步,看雨水从洹园的树梢落下,从早行人的睫毛落下……”
森林最广为人知的篇章就是《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我只是狗尾续貂,纯属调侃罢了。最初不知道那篇署名“春天的云”的网络文章是他的作品,在朋友圈里看到的时候,阅读量已经数万。我转发到朋友圈以后,森林还回复问我在哪里看到的,仍然没告诉我是他写的。直到有知道底细的朋友相告,才知道这篇大作居然是森林的原创。
经过与森林多次切磋,他修改了N次之后,报纸上刊登了这篇广为传诵的作品。与之前的网络文章相比,报纸版《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更严谨,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后来,森林的这篇文章陆续有热心网友为他制作了视频版、音频版、广播版等多种版本。据不完全统计,网友的点击浏览和在各类报刊电视媒体的转载量不下几百万次。2014年底,《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获得安阳市首届“微秀安阳”微作品原创大赛文字类和视频类两个一等奖。
森林谦虚地表示,倒不是这篇文章写得有多么好,而是里面出现的安阳的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味小吃等代表安阳的符号连缀起来让大家产生了共鸣。
在此之前,我和森林是通过另外一篇文章认识的。2012年3月27日,我在《安阳日报》发表了散文《又是一年三月三》。有好事者将此文转发给森林,因为,四天之前,3月23日,他在安阳论坛发了一篇原创贴子,题为《三月三安阳漳涧庙会的前世今生》。森林比较之后,说我比他写得好。我并没有PK之心,只因对同一块土地有同样的深情,便觉得乍见相欢。
于是,当年五一,我们相约去安阳县磊口乡塔山景区共赏槐花。当时说好每人下山后都要写一篇文章,我懒惰,数年已过,至今未落一字。森林倒是及时在空间里发了日志《香山寺游记》。我当时因为晕车上不了山,只在半山腰荫凉处的石头上躺着休息,等他们下山。因此,他在文中将我比作史湘云,“在花香蝶飞的石阶上不知不觉中酣睡,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位的云妹妹可算有得一比呢!”
我一粗陋之人,怎堪与四大家族史家千金相提并论?但想想,除湘云醉眠芍药裀、我晕卧香山石这样相似的情景,我和这位枕霞旧友一样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大说大笑、不拘小节、富有浪漫色彩、具有乐观精神。因此,便觉得森林看人倒也有几分眼力。
2013年9月,我约森林写一则关于安阳中医中药的文章,特别嘱咐他要去中医院收集墙体挂画上老中医的事迹。他写了一篇《安阳的中医药文化》,见于《安阳晚报》2013年9月9日。当年冬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一位老专家特地来巡,要求见一见这篇文章的写作者。这位专家先找到了安阳市脉管炎医院院长马同长先生,马先生又找到了安阳日报社总编室原主任冯湘平先生,冯主任打电话找我。我告知森林这一喜讯,森林极高兴,并力邀我同往。
赘述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并不是表白我对森林有什么“栽培”之恩,而是想说,我和森林确实有心灵想通之处。我想,这是缘于我们共同对于安阳的热爱、对于写作的追求。
森林是一个热心人。我妹妹的住处与他家相隔一条河,不过几分钟路程。有一次我妹妹半夜里在朋友圈抱怨病痛,电话却一直打不通。我一大早就让森林去敲门看她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听说他又在积极参与创建“爱心屋爱心墙”,号召寻常人家捐献过时衣物,带给贫弱者体面又温馨的爱意。
森林个子不高,黑黑的,微胖,爱笑,话时常说不囫囵,笨嘴拙舌的,而且我总觉得他有点“娘”。据听说,因为他在网上昵称“春天的云”,文笔细腻,不知底细的网友把他当美女,一直心生眷恋。森林好热闹,三五文友呼邀,骑行,酌酒,吃饭,时常可以见到他。森林好干活儿,文友活动时不停地搬桌子挪板凳、招呼引领。森林是个有心人,他有的是一颗质朴坚韧的心。
春雨初霁,我想起森林在《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里的句子:“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我们从此不会再孤单,不会再落寞……”是啊,森林,幸好我在安阳遇见你,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记录这座城市……
(2016年2月13日,星期六,大年初六,晨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