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农村里没有大超市、蔬菜店、水果店,农民们要想买点针头线脑、吃喝用度都得等到赶集的时候统一采购,可以说在几乎可以自给自足的农村集市是大家提升生活品质,满足日常所需的必要的服务性场所,也是农村里最具烟火气的特色场所。
集市可不是每天都有,我们这里只有农历的一、四、七的上午才有(比如初一、初四、初七和十一、十四、十七),这个三四天左右的周期就是农民们采购物品数量的参考,如果在这个间歇期有采购的需求也可以到附近的镇集去试试看。
集市里的卖货的区域基本上是固定的,卖衣服、卖肉、卖菜、卖熟食、卖杂物的都有自己的阵地。集市是有一块专门的空地的,平时不用时这里就是一大片空地,但是赶集时却又会被涌过来的人群堵的水泄不通。
集市上的东西一应俱全,吃喝拉撒睡都能在这里找到,价格绝对美丽。大黄梨2块一斤,香瓜10块三斤,凉皮6块一份,芹菜1块一斤。如果你耐心点还能砍砍价,大家操着一样的家乡话讨价还价,更像是聊天唠嗑。
集市上还能听见各式各样的吆喝声,最卖力的应该是卖肉的了,拎着成色不错的五花或排骨不耐其烦的向每个过路的潜在顾客介绍,最好听的是卖佐料的,“十三香”的传承不是吹出来的,更多的是用电子喇叭录好直接播放的,这个复读机版的吆喝声少了点真情实意,我不喜欢。老板多是自来熟,和你打招呼的时候更像是几天未见的老邻居、老朋友,不知情的还得好好想想是不是真的认识这位热情的老板。
每次回老家都尽量来集市凑下热闹,这里曾经是我满足口腹之欲最好的地方,再回来随手买点东西穿梭于人群之中,在人生的时空中一阵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