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式的文章之前,我想先请读者们思考一下,你们在上学时有过解题不按照规定的方法而被判错的情况吗?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这种“离经叛道”式的解题方法,会不会比常规方法更巧妙呢?
写这第一篇文章之前,我其实是想了很久的。毕竟是第一篇文章,不论如何都要重视。不过在上一篇的“入坑小记”中我也提到过,本人的想法有时候很奇怪而且有些新奇,因此写出来只供大家讨论和思考。文章也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与想法,如若有片面之处,礼貌指出即可。
上个星期的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讲题时,说题目中的系数“4”要分解成“2+2”。当时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不能分解成“1+3”而一定是“2+2”呢?因为如果这么做了,你就做不出来题。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你即便是想到了可以用某个办法把“4”分解为“1+3”,并且做对了题目,我们是不是也算是被题目牵着鼻子走?换言之,虽然我们做对了题目,但只是写出了出题老师想让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训练题型的目的固然已经达到了,但是从反面来看,在我们做题时,是不是也被短暂地限制了思想呢?
就拿语文课来说吧。我们在课上学习孔孟之礼、老庄之道,学习鉴赏名家名著,我们学的,其实不都是别人的思想吗?那么长此以久,如若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会不会成为别人思想的复读机?不论是我们学习的名家名篇,还是那些数学定理、物理公式,都是别人发现的,我们自己没有亲自体验过那些推导和思考的过程。于我们而言,它们就只是一个个僵硬的公式,我们只看要把它们记住,然后在考试中写出来,拿到分,所谓“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这,难道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吗?
我一直很喜欢做实验,也喜欢那些更为实用、也需要动手与探索的东西。但我不喜欢课本上的那些实验,它们都是为了将我们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具象化的手段,有些甚至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虽然有科学依据,但并没有探索的自然性。在我们动手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应该有的现象和结论。我认为这不是在做实验,这最多只是在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罢了。我认为,真正的实验,应该是像那些千百年前的科学家们,第一次探索未知的事物时,那种一点一点接近真相、一点一点努力的样子。那才是真正的实验,而不是为了验证自己已经知道的那些理论和现象,做的一些“实验”。
所以,看完这些,读者们还觉得,我们学习知识,真的是自我探索自己思想的过程吗?
我写这么多,并不是在否定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我认为,学了别人的理论和结论,是最重要的一步,而且是不可成缺的。
不论是孟子的“性善论”,亦或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极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可见,学习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唯有先学会了先人们为我们留下来的经验与知识,我们才无需像他们一样重蹈覆辙般地再探索一次。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精力,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并非是完全未知的。如此这般,更无意义。因此,我们有了记载知识的手段,有了书本、电台这些传播知识的手段,这样才能推进人类的发展历程。
总而言之,我写了这么多,其实想说明的并不是“学习无用论”,更不是强调学习是什么照搬别人的思想。而是想告诉大家,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被限制于常规思想和方法,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套路和定式。有时候,多想一想,多思考一下,或许会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以我们学习的前人发现的知识为基础,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未知的事物。或许,这才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