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再有几天,就是腊八,想起来都是幸福的感觉,家里炉火正旺,锅里浓稠的粥里,混合着金黄的小米、白胖的糯米、圆润的莲子、暗红的红枣、牙白的扁豆、青绿的葡萄干……粥香四溢,空气里都是香甜的味道。
这样的日子,最适合读几首温暖的诗,在热气腾腾的粥香中,感受生活的小确幸与小美好。
①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正是数九寒天一年最冷的时候,诗人此时40多岁罢官在家,身体多病仕途不顺,正处在人生低谷,也是诗人人生的冬季。好在凡事都有两面性,诗人很庆幸没有被征徭役而能赋闲在家。
腊八节,诗人出来散步,冬至已过,阳气已升,尽管寒冷,风中似有了一丝春意。远处邻家炊烟袅袅,牛迹重重,乡村冬季的景色闲适而幽静。
邻居热情的送了诗人腊八粥,暖暖的香甜的粥,似农村纯朴的感情,让人安宁而踏实。
梁实秋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
人世间正是有了这样的“多此一举”,粥与粥之间有了别样的味道,有了人情的分量,有了触动人心的温暖。正如此时落魄在家的诗人,那碗粥可能就带来了春天的暖意。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唐·杜甫《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今年此时气候温暖,冰雪渐消,春意渐浓。远处山上积雪融化的地方已有小草透出绿意,河边的柳枝迎风飘荡,似有春光在荡漾。
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一定要喝一杯,提前下朝回家吧。君王恩赐召近臣入殿,赐食,加口脂腊脂,皇恩浩荡,怎能随意走开。
在唐朝时,腊日并不喝粥,腊八粥是始于宋朝。但唐朝的腊日节是要杀猪宰羊进行盛大活动的,比如祭祀祖先、神灵以及社稷,唐代之前君主还会组织腊月狩猎活动。这也带动了民间的祭祀祖先、祭祀神灵以及腊月出游、酿酒等等风俗。
所以诗人说“纵酒欲谋良夜醉”,腊日是要放假的,是要庆贺的,这样的日子是一定要痛饮几杯,一醉方休的。
值得诗人高兴的,还有这样的好天气。诗人认为,大寒之后,必有阳春;大乱之后,必有至治。腊日而暖,此寒极而春,乱极将治之象,所以诗人心生欢喜,好日子,应该要来了。
③清·道光帝《腊八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
光绪诗中所写即是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的盛况,万头攒动、人涌如潮,一派盛世年华。据说,这一顿粥要耗十万两银子。
其实,喝腊八粥是南北皆盛行的食事。皇家喝、大臣喝、平民百姓喝,连那最不讲究凡俗礼节的江湖侠士也要来上一碗。金庸在《侠客行》里写到,武林高手在腊八这一天,都要去那侠客岛上吃一碗腊八粥。
沈从文写道“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腊八粥融合八方食物共煮一锅,意寓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
喝了腊八粥,新的一年便会顺遂,会诸事“粥”全。 或许,我们心心念念的也并不只是那碗粥,而是家的温度与所爱之人的暖意。
愿有人问你粥可暖,有人与你立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