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方法有两种:基本倾听和积极倾听
基本倾听又分四种: ①沉默 ②非语言的专注 ③简单的理解性应答 ④门把手
孩子在问题区时,忍住,不给建议。(建议本身就代表不接纳, 此外在问题区的孩子听不见你的建议,他要的是有人听他说话。)
孩子在问题区时, 提问是绊脚石(当孩子在问题区时不想回答你的问题,也不想听你说话,他想要有人能够倾听他)
孩子在问题区时,建议和提问都是绊脚石,孩子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我们尽量不问这类问题(他为什么打你?你做了什么他打你?他为什么打你不打别人?),很容易让孩子情绪激动,造成沟通失败。
那是不是完全不能问问题呢?
也不是这样的,当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他不想回答你的问题,也不想听你说话,他想要有人能够倾听他。
怎么听?
倾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本倾听,一种是积极倾听。基本倾听又叫做消极倾听、被动倾听。
基本倾听有四种:
①沉默。
就是别人说话时,你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做过心理咨询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大段大段的沉默,来访者反而会有很多话想说。当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他们非常需要有人能够不插话,安静地听他们说。
②非语言的专注。
就是你不说话,但是你也不能东摸摸西看看,想东想西。有时候我们会一边刷手机一边和孩子说:“你说呀,我听着呢!”孩子哪里说得下去?你需要专注地看着对方,同时给予肢体上的回应,比如点头,身体向前倾,看着对方,微笑等等。
③简单的理解性应答。
就是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经常“嗯”“哦”“啊”“这样啊”类似于这样的回应,这样的回应让对方知道,你的注意力是在他那里的,这样别人就能继续说下去。
④门把手。
有时候,孩子们是需要被鼓励才能说出自己的问题的,尤其是在谈话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门把手了。
“怎么啦?遇到什么事情啦?”“愿意和我说说吗?”“然后呢”“可以谈谈吗?”
这类问题和绊脚石中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绊脚石中的问题往往都是封闭式问题。(“为什么不高兴”“你做了什么他打你?”)
而门把手中的提问,通常都是开放式的问题,给孩子留下的口径很大,可以让他谈论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些问题是没有任何评判,这个就与绊脚石中的提问时很不一样的了。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想到的是教育孩子,可是有没人看到,孩子那一刻不害怕吗?不紧张吗?不自责吗?这么多的负面情绪,很明显,他处在问题区,需要的是被倾听而不是被教育。
妈妈在心里心疼孩子是没用的,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心疼他。爱不光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你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是你是爱他的吗?
用基本倾听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控制自己不给建议。我们会忍不住给建议,可是建议本身就代表着不接纳。
给建议往往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你的建议很好,很有效,孩子之后遇到问题之后可能会经常找你。妈妈很累,可是孩子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等到啃老的那一天,父母才知道要后悔。
另一种是你的建议孩子听了,可是没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会更难过。
所以,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如果想要给建议,忍住,闭嘴。不是你的建议不好,而是你的建议他根本听不进去。他需要要的不是嘴巴,他需要的是耳朵,他需要有人听他说话。
其实,孩子是最擅长基本倾听的。
我儿子听到我说好累呀,他马上就会过来:“妈妈累了呀,抱抱妈妈,摸摸妈妈,陪着妈妈。”倾听做得超级到位。
我们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也曾经多次跟我说:“豆豆真的让我非常感动,经常有同学哭的时候,他马上就不玩了,默默地坐在旁边陪着,直到那个同学不哭为止。”
当我们用基本倾听去和别人在一起,愿意专注地陪在他身边听他哭,听他说的时候,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爱和接纳。
哪怕你觉得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啊,但是对方就是会感觉很舒服,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
倾听的魅力就在于,打开孩子的嘴巴,给孩子情绪一个出口,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结:
介绍了基本倾听,通过沉默、非语言的专注、简单的理解性应答、门把手这四种方法,我们可以做到基本倾听。
基本倾听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接纳,给了孩子情绪一个出口,让对话能够进行下去。
作业:
1,倾听的方法有两种,积极倾听和基本倾听。其中基本倾听又分为四种:①沉默②非语言的专注③简单的理解性应答④门把手
2,我儿子其实特别爱跟我说话,每次跟他在一起,总是说个不停。我以为他是爱说话,今天问他爸才知道,他只有对我才那么爱说话。原来儿子是超级信任我的。孩子对对他好的人会天然的亲近。我平时比较接纳亲近儿子,难怪他总爱找我聊天,说学校里的事,讲他画的画,总之是各种讲。基本上80%是他在讲,我在听,听到我感兴趣的事,我会用继续问(门把手提问和绊脚石封闭式提问应该都有),遇到我不感兴趣的话题,我就嗯嗯啊啊应着他。他讲得很多时,我就没有认真去听了,思绪也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不过很少去打断他,心情好时,都是他讲,我做倾听者。不过有时候他对我讲解他的画,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通常我是听到后面就不想听了,就会一边听着一边干其他事。已经很多次都是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来,其实是非常不好的做法。我既然愿意倾听他,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这是对他的不尊重。我可以这样,让孩子讲画的时候确认下我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我答应了,那么我也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倾听他,若实在有紧急事件要处理,跟孩子道歉并向孩子说明情况。在孩子找我聊天时,如果我没有准备好,心情也佳时,如实告诉孩子:宝贝,对不起,妈妈手头上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现在真的没有空陪你。怎么办呢?不是任何时候都是需要专注倾听的,视情况而定。能专注倾听时专心倾听,不能做到时如实表达。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对孩子使用基本倾听,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
实践:
早上儿子起床晚了,又开始在闹情绪了,往常我要么是冷处理,要么是责备+建议,今天我的心情特别平静,我想的是去接纳孩子。我说,今天起床晚了,宝宝好生气,又生气又着急是吗?儿子依然带着哭腔嚷着:"都过了7点15了!都过了7点15了"看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想给他一些帮助,我走过去抚摸他的背,对他说:来,妈妈给你刷牙。儿子依然在情绪中还在嘟囔着过了时间,"看得出你很着急,你是担心迟到吗?""我是想去玩。"儿子说出了真正的原因。"那你想去玩什么呢?"(感觉问得有点多余)这时牙刷上的泡泡上冒出来了很多,我突然转个话题,"你看好多泡泡呀,看来新牙刷不一样呢!"儿子立马被泡泡吸引去了,没有再哭闹了。(泡泡话题其实属于典型的转移话题,为什么又用上这个绊脚石了呢?昨天高老师说得非常对,我们在逃避孩子的情绪,潜意识在想赶快结束吧!)那么儿子成功转移了情绪吗?没有!刷完牙后,他又想起这事了,又开始哭了。我没好气的说,现在都7点半了呢!"我想3点钟就去!"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期望,我顺着他的话接着说"好啊,1点就去吧,那时候学校都没开门呢,天都黑着呢!""我要1点钟去!""好啊,老师还没起床呢,小狗还在叫,谁啊谁来这么早,让我看看这是谁。"说到这里,儿子终于笑了起来,没有继续闹情绪了,收拾好东西出门了。
这次的事件中,我有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过倾听的部分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起床晚了,真是让人着急,太生气了。
"看得出你很着急,是担心迟到吗?"(确认解码是否正确)
"我是想去玩。"(儿子说出了真正原因)
"哦原来你想早点去玩。"
……最终如果能引导出孩子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就完美了。目前我做得好的部分在接纳部分,在引导这方面能力还有欠缺,这是以后要逐步锻炼的。其次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是在逃避问题,一定要减少使用。等儿子放学后就他晚起问题再跟他好好探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