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2月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攻击湘军水师,大胜之。
地点:九江市与黄梅县类别:军事
太平天国与湘军水战图(可能),位置与时间不详 图源:网络
清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55 年 1 月 29 日),清军湘军水师攻鄱阳湖口梅家洲。石达开故意撤去湖口守兵。湘军轻舟120余号(艘),健卒2000千人冲入湖内。石达开复于湖口设卡筑垒,断其出路。湘军被分割为外江、内湖两部。是夜,太平军以轻舟突袭湘军水师,焚大战船9号,小船30余号,湘军余者遁归九江。
十二月廿五日(2月11日),石达开、林启荣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以轻舟百余,乘月黑迷漫,突袭湘军外江水师,焚烧战船,获曾国藩座船,尽得其文卷册牍。湘军辎重丧失,不复成军,退驶至武穴以上。曾国藩骇极投水,被小舟捞起,仓皇逃窜。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
太平天国“湖口、九江战役”是在翼王石达开精细的筹划安排下,在太平天国水军远不如湘军的条件下,力挽狂澜的反胜之局,这场精彩的击溃战(不是歼灭战),扭转了西征的不利局面,也成为石达开传奇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
2月11日是这场战役的尾声。由于主战场发生在鄱阳湖出口处的湖口,因此本次战役一般被称为“湖口之战”或“湖口大捷”。
九江、湖口战役图 图源:《太平天国史纲》罗尔纲
战役开局的条件很不利。太平天国西征陷入连续失败,田家镇(属武穴)惨败,水师几乎赔个精光,九江被围,幸有守将林启荣顶住(见《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 · 1月8日 · 湘军围城》)。曾国藩率领湘军,准备绕过九江,直扑南京。石达开临危受命,挂起帅印,赶到江西坐镇指挥。
太平天国最富谋略的将领石达开策划了一个小说中才会有的计划:他在湖口石钟山到对岸梅家州的鄱阳湖出口最狭窄处设置了阻挡,只留出一个隘口,拦以篾缆。当湘军水师猛攻时,任其进入,之后在隘口处将湘军拦腰斩断。湘军冲进去的是灵活机动的小船,被拦在长江的是笨重的大船。大小船只不能配合,就相当于现代战争中只有坦克却没有协同作战的轻步兵,结果可想而知。
梅家州古炮台遗址,图中对岸正中为湖口石钟山,右侧水域为鄱阳湖,左侧水域为长江 笔者摄于2021年12月
太平军夜晚以小舟向长江上的湘军大船展开攻击,焚毁大小船只近40艘,湘军退至九江城西部官牌夹,即98年九江大堤决口处附近的江面上。
1855年2月11日夜黑风高之时,太平军将领罗大纲从小池口方向出击,林启荣从九江城进发,乘坐数十只小舟对湘军战舰发动猛烈攻击,湘军统帅曾国藩乘坐的最大号的旗舰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湘军不敌,或向上游败走,或弃舰而逃。曾国藩旗舰被俘获,管驾和监印官被击毙。据说,曾国藩绝望中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逃到陆地上,带领残兵败将退守武穴。
一年前,曾国藩在湘江被石达开的堂兄石祥桢打得溃不成军,激愤羞愧之下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这回又在九江跳水,这太像是在演戏了。
笔者之前以为,曾国藩这第二跳的传闻不太可信。后来在一份京报中看到了李鸿章申请表彰曾国藩的奏折,才发现他真的有两次跳水自尽。
同治十一年五月初七( 1872 年 6 月 12 日)《京报》
《京报》是清政府下发的大臣的奏折及皇上批示的集录,是公开的最权威的官方文件,也是各地官绅了解政情动态的最主要的资料。在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初七的京报中,李鸿章简要记叙了曾国藩建立湘军后与太平天国多次战役,其中对曾两次跳水的描述相当生动。兹录如下(加标点保留繁体字):
第一次湘江跳水:三月二十九日靖港戰敗,曾國藩自咎調度無方,投水三次,幕客親兵力救乃免。
第二次九江跳水:被賊用小舟襲焚,事機危迫,曾國藩喞然曰:“大臣不可辱!”欲投水經,幕客親兵强掖渡江。
第二次没跳成,只是做了个姿态。笔者仍然认为,这种报给皇帝看的,作秀成分太大。第一次跳水,应该是真的,那一次也的确是他指挥错误,老本差点没了。第二次九江战役时湘军已很强大,又只是溃败,没有被包饺子。失败乃兵家常事,统帅若这么脆弱,下属哪敢跟着。一家公司老总若是生意搞砸一次就站一次房顶,哪个员工受得了?
这是笔者妄加揣度,或许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国藩就是这么率性坦诚,说自杀就自杀,部下拦住就坚决不再寻死。不管是真跳还是假跳,是慨然赴死还是着急了逃命,被石达开一连串修理后,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搞战略可以,临阵指挥实在是差劲,总这么跳下去,淹不死也会得感冒肺炎送命的。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冯晓晖
漫游遐思
公众号